“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时间:2022-09-21 07:15:09

“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94

基金项目:中加合作“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SFAGM)”项目――“‘蓝箱’政策改革及其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3261)

作者简介:程杰(1983-),安徽六安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武拉平(1969-),山西文水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摘要:利用ATPSM模型研究得出:“蓝箱”政策改革和扭曲性支持的削减能够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进口.刺激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效应。欧盟和美国等农业高补贴国家的农业生产将大幅减少,农产品进口增加,但出口下降仅有欧盟表现突出。

关键词:“蓝箱”;农业生产;贸易;ATPSM

中图分类号:F31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1-0027-05 收稿日期:2007-10-17

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WTO成员明确了“蓝箱”对于促进农业改革的作用,允许其继续保留。但是,除前述的限产条件下的三种支付外,把“不与生产相关”的支付也纳入“蓝箱”范围,有关标准及附加的限制条款还有待继续讨论,这些就是所谓的“新蓝箱”。多哈回合框架规定“蓝箱”支持量不得超过某一历史时期农业产值的5%,但是,并没有确定这一类支持的削减方案。Lars Brink、Roberts Ivan对2004年7月框架协议中关于“蓝箱”的规定及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框架协议中“蓝箱”条款扩展以及“蓝箱”5%的封顶对美国、欧盟的影响,认为新的规定将使美国获利最大。赵维田介绍了WTO“蓝箱”政策的产生背景,并详细解读了多哈回合框架下“蓝箱”有关规则的变化及深刻内涵;韩高举则分析了在多哈回合框架下新“蓝箱”产生的原因和谈判主要利益方的立场;符金陵、孙东升研究了WTO“蓝箱”政策改革的内容以及对美国、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影响,并预测了美国未来“蓝箱”支持空间,认为WTO“蓝箱”政策改革对其国内支持不会带来太大压力。武拉平等利用“假设削减方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蓝箱”政策改革对国内支持的潜在影响,并就后续的农业谈判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在此基础上,Wu Laping and Cheng Jie对比研究了“蓝箱”政策改革对主要成员,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内支持的影响。

“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及主要WTO成员的农业国内支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欧盟和美国,“蓝箱”政策改革将限制其总体扭曲性支持空间,欧盟和美国由此面临着调整国内支持政策的压力,这将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带来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后续农业谈判中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我们有必要评估“蓝箱”政策改革导致的潜在扭曲性支持削减对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农业政策贸易模拟模型(ATPSM)本研究将利用农业政策贸易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Simulation Model,ATPSM)来定量研究“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及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根据当前谈判形势设定总体扭曲性支持(Overall Trade-Distorting SuppoA,OTDS)的削减方案,模拟削减行为对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以及福利的影响,由此分析“蓝箱”政策改革对不同成员农业的影响,重点旨在为中国后续的农业谈判提供决策参考。

ATPSM模型是由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和粮农组织(FAO)联合开发出来的,是一个确定性的、比较静态的、局部均衡模型。该模型拥有涵盖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单独作为一个经济体。模型可分析肉类、奶制品、谷物、糖、食用油、蔬菜、水果、饮料、烟草和棉花等36大类农产品。ATPSM模型能够量化国际间贸易政策改革对全球及地区的经济影响,同时可以从价格、生产、贸易流量、政府收入以及福利等方面进行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有学者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关税削减对中国及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模型的基本结构如下:

其中,D,s,x和M分别代表需求、供给、出口和进口。Pw代表世界价格;ε代表对国内消费品征收的税,tp代表对国内产品征收的税;s代表供给弹性,η代表需求弹性;^代表相对变化,代表绝对变化;i和j代表商品品种;r代表国家类别。

(二)模拟方案模拟分析研究思路:“蓝箱”支持是OTDS的组成部分,而ATPSM削减方案设计以总体扭曲性支持为对象②,不能通过直接设定“蓝箱”的削减比例进行模拟分析。因此,我们考虑以OTDS的削减比例设定参数,通过OTDS削减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结合“蓝箱”在OTDS和MTDS中的比重,间接评估“蓝箱”政策改革的影响。

本研究拟设定=三个模拟方案(见表1):方案A以2014年OTDS预测的削减比率为参照,重点考虑在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和各成员现实的国内支持政策下,未来OTDS削减对各国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方案B直接采用“分层削减模式(Tiered HarmonizingReduction)”设定方案,以90-80-70-60的“假设削减方案(Hypothetical Reduction Scenario)”来模拟OTDS削减的影响;方案c以2014年最大扭曲性支持(Maximum Trade-Distorting Supports,MTDS)削减比率为参照,重点考虑“蓝箱”只封顶而不要求削减对各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模拟方案设计存在以下几点假设:前期关于不同成员OTDS和MTDS削减比例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当前谈判形势和各国支持现状;只考虑“蓝箱”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只对“蓝箱”主要受益者美国,支持者欧盟和日本,凯恩斯集团的加拿大和巴西,G20集团的中国,国内支持进行削减,模拟结果的分析也将主要涉及这些国家;只考虑总体的扭曲性国内支持的削减,不考虑具体产品的削减差异,当然,在模拟结果的分析中将关注某些重点产品。

二、“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总体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生产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效应。根据表2的模拟分析结果,总体扭曲性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产量总体上增长,但幅度不是很大,方案A和方案C的模拟结果都是0.02%,方案c为0.03%,这可能与中国基期较大的农业产量有关。“蓝箱”政策改革若能顺利实现对发达国家扭曲性支持的削减,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能够得到有利发展。

国内支持水平较低的成员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将实现增长。扭曲性支持水平较高的发达成员的农业生产将明显下降。欧盟削减后的农

产品产量将大幅度下降,所有方案的减产幅度都超过3%,这主要归因于欧盟基期高额的国内支持水平。美国农业生产的总体效应表现出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方案C只有0.02%,这一方面由于美国相对于欧盟的支持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欧盟国内支持的削减对美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日本的农业生产同样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减产幅度超过1%,但“蓝箱”在其OTDS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蓝箱”政策改革的实际效应不是很大。

不同方案对比可以看出,“分层削减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高补贴国家如欧盟的农业生产大幅度减少,支持水平较低的国家增产幅度也相对较大。方案c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说明不要求“蓝箱”削减将对欧盟等成员的农业生产更有利。

(二)不同农产品生产 “蓝箱”政策改革导致的OTDS削减对各成员不同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归因于各国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支持水平特征。中国的牛肉、毛皮、奶酪以及羊肉等生产将会明显增长。尤其是牛肉,增长效应最大,幅度超过30%,其次是毛皮,增长幅度在12%左右。这些产品是欧盟等高补贴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其中牛肉便是欧盟“蓝箱”支持的主要对象,因此,扭曲性支持的削减将明显刺激其他国家的生产。同时,也有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如大麦、高粱和猪肉,尤其是大麦,减产幅度将达3%。

欧盟和美国等高补贴国家的大部分农产品均表现出减产效应。欧盟的毛皮、大米、温带油籽以及牛肉等将大幅度减产,但高粱、热带油籽和植物油等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美国的精炼糖、奶酪、黄油以及羊肉等将大幅度减产,但猪肉、小麦以及牛肉等将出现增产;日本的奶酪、猪肉、牛肉以及大麦等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减产,但玉米、毛皮以及精炼糖等生产将一定幅度的增加。总体上,发达国家减产比较明显的农产品集中在基期保护水平较高的种类。巴西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农产品均表现出增产效应。其中,毛皮、奶酪、牛肉以及羊肉等产品表现比较突出,但巴西的大麦和高粱等将出现减产,而加拿大的大米和羊肉将现负效应。扭曲性支持削减将有利于各成员发挥自身农产品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农产品进口中国农产品进口总体将出现下降。根据表3的模拟分析结果,国内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对于基期水平将减少2%~3%,最大幅度达到3.26%(方案B)。“蓝箱”政策改革能够通过OTDS的削减,减少高补贴国家的农业生产,刺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导致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下降。巴西和加拿大农产品进口表现出与中国类似的情况,其中巴西的进口下降幅度要大于中国,而加拿大的进口下降幅度要小于中国。

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进口明显上升。欧盟削减国内支持后,农产品进口需求将大幅度上升,相对于基期水平将上升15%左右,最大幅度达到16.23%(方案B),可见“蓝箱”政策改革可能会提高欧盟农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美国同样面临着进口需求上升的情况,但幅度较欧盟大大降低,只有1%左右,而且方案c的模拟结果为进口下降了0.1%。日本的农产品进口上升幅度同样较小,最大的只有0.5%(方案A)。

可以看出,“分层削减模式”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最大,而以最大扭曲性支持为参照的方案C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与前面对生产效应的模拟结果相一致。

中国的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将出现下降。其中,活畜、奶酪、玉米以及羊肉等产品的进口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但是,高粱、大麦和植物油的进口将会一定程度上升。巴西的牛肉、猪肉和毛皮等进口需求大幅度下降,而禽肉、高粱和大麦等进口需求出现上升。加拿大的大麦、奶酪和猪肉的进口将大幅度下降,而高粱、羊肉和大米的进口将出现上升。欧盟和美国的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将出现上升。欧盟的牛肉、猪肉、奶酪和小麦等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高粱、精炼糖和热带油籽等产品的进口下降。美国的奶粉、黄油、精炼糖等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玉米、猪肉和温带油籽的进口下降。日本的活畜、猪肉和奶粉等进口明显增长,而羊肉、黄油和毛皮的进口下降。

“蓝箱”政策改革通过对发达成员扭曲性国内支持的限制,能够刺激高补贴国家扩大农产品进口,推动具有农业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但是,不同农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进口变化较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主要成员关注的敏感性产品,因此,对特定产品的扭曲性支持的限制将必然成为后续谈判的焦点。

(二)农产品出口 中国农产品出口总体将增加。根据表4的模拟分析结果,扭曲性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相对于基期水平增长0.7%左右,最大幅度为0.88%(方案B)。“蓝箱”政策改革通过限制扭曲性支持水平,能够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巴西和加拿大的模拟分析结果与中国类似,但他们的出口增幅均高于中国,以方案A为例,巴西出口增长了1.58%,加拿大增长了1.02%,而中国仅增长了0.76%。

欧盟的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长期依靠国内支持政策,因此,削减后必然导致农产品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相对于基期水平下降了4%左右,其中最大降幅达到4.66%(方案B)。方案C不要求对“蓝箱”进行削减,但模拟结果的出口量仍然下降3.84%。可见,国内支持的削减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冲击,这正反映出欧盟对“蓝箱”政策改革的较强敏感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出口仍然表现出增长效应。美国出口的增幅在0.2%左右,日本的增幅在1-3%左右。这主要归因于欧盟扭曲性支持削减导致的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在世界对农产品需求没有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将对欧盟产生了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获取原属于欧盟的市场份额。

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出口将上升。其中奶酪、牛肉、活畜和毛皮等产品的出口增幅较大,而大麦、高粱和猪肉的出口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巴西的毛皮、牛肉、猪肉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而大麦、高粱和植物油出口将会下降。加拿大的大麦、奶酪和毛皮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而羊肉、大米和热带油籽出口将下降。

欧盟多数产品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牛肉、大米、毛皮和奶酪等产品出口下降更为明显,而高粱和植物油等出口将有所上升。美国出口增长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牛肉、猪肉、小麦和毛皮等,而出口下降的产品也不少,如羊肉、奶酪、黄油和精炼糖等,可见美国农产品出口对国内支持削减的反应比较复杂。日本类似与美国,出口增长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大米、玉米和毛皮等,出口下降的农产品主要包括

猪肉、奶酪和小麦等。

“蓝箱”政策改革及其对国内支持的影响将作用到各国农产品出口。欧盟将国内支持作为农产品出口的一种重要措施,“蓝箱”政策改革将对其产生直接的冲击,农产品出口存在大幅度下降的可能。美国和欧盟尽管部分农产品的出口会降低,但受益于欧盟的出口萎缩,农产品出口总体仍然表现出上升,这也是美国在农业谈判中极力提倡“蓝箱”政策改革的主要动因。

四、结论与建议

“蓝箱”政策改革若能顺利实施并推动总体扭曲性支持的削减,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能够得到有利发展,而发达成员的农业生产将明显下降。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将减少2%~3%,而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进口明显上升。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将增长0.7%左右,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长期依靠国内支持政策,国内支持削减将导致出口量下降,但是,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出口仍然表现出增长效应。“蓝箱”政策改革通过限制扭曲性支持水平,能够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欧盟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将导致美国和日本对欧盟产生替代效应,获取原属于欧盟的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模拟分析结论,中国在后续的农业谈判及农业政策调整方面应该关注以下几点:①在要求“蓝箱”支持封顶的基础上,明确相关标准并严格限制实施范围,以保证对总体扭曲性支持的控制,这是实现“蓝箱”政策改革有利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根本;②坚决支持对国内支持采取“分层削减模式”,以OTDS实际值或潜在空间为参照,支持水平越高的成员要求更高的削减比例;③坚决反对以最大扭曲性支持(MTDS)为参照进行削减,MTDS组成部分中的“蓝箱”不要求削减,这为发达成员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削弱了“蓝箱”政策改革对其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冲击效应;④重点关注部分敏感性农产品,如牛肉、玉米、奶酪、毛皮和精炼糖等,这些产品对“蓝箱”政策改革以及国内支持的削减具有相对较大的反应,后续谈判中应该对部分特殊产品给予高度关注,防止欧美等高补贴国家以总体削减来回避特殊产品的削减;⑤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扭曲性支持的大幅削减将主要使中国农业生产者受益,而消费者的损失相对较大,尽管这符合当前农业政策的选择倾向,但利益平衡的协调是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保障;⑥对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政策的非经济利益考虑给予关注,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后续农业谈判的方向。

(程杰电子邮箱:chengiie@cau.省略)

上一篇:香港的“再出口”和“转运”与中美贸易统计差... 下一篇:美国的制度霸权与国际经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