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研究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时间:2022-09-21 07:12:00

新时期研究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研究生作为这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及时地进行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幅度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了录取比例,有效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但是,随之也引发了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曾经炙手可热的尖端人才似乎正在从金字塔尖滑落。

新时期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问题

据统计,从1999年研究生招生比上一年增长了27.2以来,我国研究生扩招比例快速增长,目前研究生总数已超过150万人。研究生扩招,研究生录取门槛逐渐放低,考取研究生已不是什么难事,大量通过不同形式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人涌向社会,使得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单位的层次不断下降,就业待遇上升空间有限,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如今,社会上原来那种对研究生非常看重的心态已转变成一种平常心,研究生就业的难度逐渐加大,有些单位招聘研究生时也时有疑虑。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其中主要还是来自于研究生自身。

1.研究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现在的研究生大多缺乏在艰苦环境下的磨炼,因而心智不够成熟,在理想和现实的处理上不协调,常常是新想法不断,但又一个个被否定;新做法层出不穷,却不能持久,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一些人容易出现急功近利、浮躁的情绪,缺少脚踏实地、科学求是的工作作风。当今的研究生大多经过严格的层层考试脱颖而出,他们的成长经历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独立精神,使他们表现出较其他人更强的主体意识,但是一些人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和谐的发展。另外,研究生虽然在学校或研究所学到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工作经验。因此,研究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处于高不取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2.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投入精力相对不足

从前一个导师只带两三个学生,培养力度相对较大,可以手把手的传授知识;而现在一个导师最多可带到二十几个,那么他对每一个学生的投入势必要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导师的面。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是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如果导师们像本科生那样以公开课形式讲授的话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最近在研究生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研一的学生更像一个大五的学生。原因何在?就因为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与本科时相比没有多大区别,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根本不知道研究生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工作,所以只好无奈地维持原样。而随着“科技为经济服务”的口号喊响以后,许多导师把注意力从更好的搞好科技转移到更好的把科技转化成经济上来了,而学生则得不到导师的关照。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入世后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面临强烈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其中对教育的影响也是重大而深刻的。这既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也影响教育资源筹措、配置、使用,以及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运行规则。如何有效地面对这种新的局面,较好地做好研究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已成为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教育部门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教育制度,加大教育资金投入,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树立市场主体地位的意识,提高师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软硬件的数量和质量,努力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研究生的考核管理,执行宽进严出的原则,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决不迁就。

其次,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已不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多元化,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型高级科研人才”,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将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于学术型和应用型。通过改革研究生单一学制为弹性学制来分别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硕士,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三,要加强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教育,适时召开新老生交流会,讨论学习科研经验和就业形势,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开展开设模拟面试、模拟职场等,请知名公司老总或人事经理现身说法。这些活动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

2.导师要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导师要把精力集中在对研究生的培养上。把追名图利的思想彻底摒弃,不仅要认真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培养出思想先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合理的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获得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并且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另外,认真贯彻和完善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导师组负责制相比,导师负责制有利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指导,也有利于造就具有鲜明个性的科研人才。高校在完善导师负责制的过程中,应建立对导师教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环节的控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研究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研究生最根本的任务是提升个人素质。为此,研究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正视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增强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动摇、不退缩,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学习上,研究生要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扩大知识面,尽量做到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对社会知识也有较好的掌握。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要有意识的参加社会实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就业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扬长避短,不要自恃学历较高而过分强调待遇问题,以先工作为主,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4.社会应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虽然我国处于快速的经济增长期,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我国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低端位置,表现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种以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的经济使得我国需要大量的初级应用型人才。而定位于高层次研究人才的研究生由于扩招,数量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与前者形成了矛盾,结果导致研究生就业形势趋紧。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这一高级研究人才的人才优势。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尚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紧迫的研究生就业形势,这只是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努力方向。现阶段,我国应不断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此外,社会还应该努力创造正确、宽松的舆论环境,使研究生对自己正确定位,调整心理预期,转变择业观念,引导研究生积极就业。

参考文献:

[1]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大学生就业,2005(2):85-88.

[2]刘瑞民. 搭建平台,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62-63.

[3]夏新.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浅析[J].法制与社会, 2007(2):585-586.

上一篇:泰勒原理未过时 下一篇: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研究生德育现状分析与有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