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缅甸的华文教育传播

时间:2022-09-21 06:52:32

浅谈缅甸的华文教育传播

【摘 要】缅甸的华文教育传播有着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传统。根据两者的发展概况分析,今后即使华文教育在缅甸取得了合法地位,其第一语言的华文教育也替代不了华人接受国立的正规教育。而作为推广汉语的第二汉语教学,则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和对外经济的强势发展,必将适应和满足缅甸所有华侨华人以及广大非华裔人士的迫切需要,从而焕发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缅甸 华文教育 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105-03

一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与华文教育

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一个人从小通过和同一语言集团其他成员(如父母、亲属、周围的人们)的接触,自然学到并熟练运用于交际和思维过程中的语言。这种本族语言或母语,一般说都是个人的第一语言,也是主要语言。尽管第一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第一语言和母语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不是母语。

母语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母语具有继承性,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这也说明了第一语言和母语的不同。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其经常作为辅语言以及通用语而存在。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一般情况下,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志,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

华文教育指的是对海外华人开展的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甚至国内少数民族进行汉语教学,它的本质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郭熙对“华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差异有这样的论述:“在教学目标上,华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是不尽相同的。对华裔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应该是不一样的。对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衡量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汉语这一交际工具,而华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如此……它除了要教会华裔留学生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扬中华文化情结,培养并丰富他们的中华文化人格。”其实,作为第一语言的华文教育与第二语言的推广汉语教学两者虽然性质不同,但仍然互相依赖,彼此互补: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使华文教育得以持续发展;华文教育作为第一语言又带动汉语教学往深处挺进。

二 缅甸华文教育的传播功能与特点

缅甸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首先,语言文字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学习汉语汉字就是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美国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指出:“语言的内容,不用说,是和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缅甸华人通过华文课程学习就能够接触并认识一定的中华文化。其次,语言文字又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媒介,学会华文就为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捷径。缅甸华族子弟只要学会华文,就能够从华文学校的人文科目和课文中,乃至华人人际交往等多种传播途径,吸取更多的华族文化。此外,华文作为符号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有利于缅甸华人学习中华文化。只要掌握三千多个常用汉字,就很容易识记几十万条新词,这是任何拼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定居缅甸的前几代华侨不但自己要“落叶归根”,而且以“落叶归根”的思想教育后代,使之代代相传。可以说,华侨教育无论宗旨、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广大华侨“落叶归根”的愿望,并忠诚地为这个愿望服务。这个时期的华文教育属华侨教育性质,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国国内教育的海外延伸,主要表现是:一是采用国内学制;二是采用台湾版课本;三是延聘国内教师;四是传授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今天的缅甸华文教育已经有别于上个世纪以前的华侨教育。华文教育的传播功能已经完成根本的转变:从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变成华人“落地生根”的媒介。这是因为华人的历史条件和华人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缅甸从殖民地变成独立国家,居住国的主体民族占有主导地位,华侨绝大多数变成华人,成为居住国的少数民族公民。广大华人所关心和需要的是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更深地在缅甸的土地上扎根,融入当地社会,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谋求更好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文教育的复兴正适应了广大华人“落地生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华文学校与缅甸国立教育体系相互补充,采取在国立学校行课的早晚空隙时间和假期授课;二是采用的学制较灵活,有幼儿园、中小学十五年制的长期班,也有短期的汉语基础班、会话班、高级训练班、汉语水平考试(HSK)培训班等短训班;三是采用中国台湾和大陆版本的课本;四是在学习华语的同时,学习所在国的通用语言和英语;五是增加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加强商业和各类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能力。

华文学校一方面进行顺应时势的改革,一方面保持基本的传统特点:由华人社团创办并提供经费,以华文教学,学籍国中国的语言文化。学生来源除了华人子女外,还接纳了大量的缅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三 缅甸华文教育传统的第一语言传播概况

缅甸的华文教育从口耳相传到私塾型教育,再到1903年正规学校中华义学的出现,直至后来形成一套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基础教育系统后,一直是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进行教育和文化传播的。1965年4月缅甸政府颁布《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将全缅甸所有的私立学校收归国有,导致所有华侨学校被没收,华文教育被迫中断。但是在下缅甸的缅北一带居住、生活的华侨华人,由于靠近云南边界,汉语和中文的使用已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当地华侨华人利用已有的优势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腊戍利用果敢族是缅甸国家少数民族的牌子,争取“果文”(汉语)学校成为了合法的少数民族学校。其他上缅甸的一些华人华侨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依附宗教、教授佛经的形式谨慎地开展华文教育。缅北地区社团领导相对比较大胆,放手兴办华文教育,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很快复苏,而且迅速得到发展。

上一篇:取消小费怎么办 下一篇:微软选择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