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的CT诊断

时间:2022-09-21 06:45:07

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的CT诊断

摘 要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25例患者CT检查均出现椎弓峡部不规则骨性缺损,22例出现脊椎滑脱,同时表现为椎管前后径延长及椎间盘变形等。结论:腰椎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可做为该病可靠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 椎弓崩裂 脊椎滑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资料与方法

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6~73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5年。主诉腰痛9例.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7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7例。间歇性跛行2例。查体,直腿抬高实验阳性11例,下肢麻木和/或感觉减退者13例。有外伤者11例。

CT扫描方法:25例全部使用marconiPQSCT机进行扫描。患者仰卧于床面上,抬高臀部先作出定位像,再进行椎间盘扫描,如发现或疑有椎弓崩裂或脊椎滑脱时,即于椎弓根上缘至下方椎体上缘进行连续扫描,层距和层厚均为5mm,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用骨窗显示,窗宽1000~1500Hu,床位200~300Hu。

结果

本组病例有椎弓峡部裂隙46处,双侧峡部裂21例(42处裂隙),单侧峡部裂4例,腰5峡部裂23例,腰4峡部裂者2例。根据Meyeiding法[1],脊椎滑脱程度:Ⅰ°滑脱14例,Ⅱ°滑脱8例,无滑脱3例。

讨论

腰椎椎弓崩裂的病因:该病病因有先天性和外伤性两种学说,多数学者接受前者[2]。Ramband等认为每侧椎弓各有两个化骨核,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化骨核不连合时即形成峡部缺损,Bailey氏认为正常化骨核可以一分为二,不连合时即形成峡部缺损,此种现象多见于一侧椎弓。还有学者认为某些椎弓峡部因先天的发育缺陷而具有潜在的薄弱性,当发生外伤后,始发生缺损。

椎弓崩裂与脊柱滑脱的CT表现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定位像上滑脱椎体向前移,失去脊柱前缘连线的平滑和连续性;②椎弓峡部的骨质缺损,表现为上下关突间的条带状的低密度带,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③椎管变形,椎管前后径延长,呈双管状,硬膜囊拉长,呈纺锤形;④椎间盘变形,椎间盘对称性地超出滑脱椎体的后缘及下方椎体的前缘,方向相反。在此层面出现终板的双重轮廓征,即滑脱椎体的下终板及下方椎体的上终板同时显示,两者为置前后交错,中间部分重叠。

鉴别诊断:①脊柱滑脱引起的椎问盘的改变与椎问盘脱出的鉴别,在脊椎滑脱时,滑脱椎体的后缘多出现突出椎间盘组织,这种突出是对称性的,在下位椎体的后缘并无椎间盘组织。而椎间盘突出常是不对称的,并且同时超出上下椎体的后缘。②腰椎峡部裂隙与椎小关节的鉴别,可根据两者不同的位置及CT表现特征予以区分,前者位于椎弓根下缘层面,CT特征表现为不规则的锯齿状的骨质缺损,边缘骨质增生硬化,椎管前后径延长,硬膜囊变形;而后者位于椎间盘层面,其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均匀,呈弧线状。当扫描线不与椎间隙平行时,椎弓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幅图像内,靠前的为腰椎峡部裂,而靠后的是椎小关节。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等.脊柱疾病的临床研究,第1版.北京出版社,1993:144.

2 曹来滨,主编.骨与关节放射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49.

上一篇:受血者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 下一篇: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