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6-26 09:35:19

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清IL-6、IL-8、sCRP水平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性指标。方法:采用放免法分析了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CHD)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IL-6、IL-8、sCRP的水平。结果:ACS患者和SCDH患者血清IL-6、IL-8、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ACS组的IL-6、sCRP含量高于SCHD组P

关键词 白介素-6(IL-6) 白介素-8(IL-8) 超敏C反应蛋白(sCRP) 冠心病(CHD) 稳定型心绞痛(SCHD)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笔者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的炎性因子IL-6、IL-8、sCRP的水平变化,阐述了这些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老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62例(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5±12.1)岁。将冠心病分为两组,其中ACS组3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命名;SCHD组32例,为劳力性心绞痛病人,发病间隔持续3个月以上,或有心电图改变或运动实验阳性病人。对照组30人均行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排除急慢性炎症、肿瘤、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患者。

方法:IL-6、IL-8用放免法测定,应用的是多管放射免疫。计数器DMF-96型,试剂采用科美东亚生物研究所试剂。C反应蛋白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得,应用美国贝克曼LX-20机器测得。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TX-]±S表示,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t检验以P<0.05 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见下表)。

结果

ACS与SCHD患者血清IL-6、IL-8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C组IL-8略高于SCHD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ASC组IL-6、CRP水平高于SCHD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CRF与IL-6显著相关(r=0.448,P<0.01)

讨论

冠心病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Ross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属炎症性疾病,斑块内部的炎性细胞及其炎性产物对粥样斑块脂质中心的扩大,纤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均有深刻的影响,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促发因素。

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产生可活化T淋巴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参与炎症免疫过程。IL-6可诱导肝脏产生急相蛋白(如CRP)和血浆纤维蛋白质,促进血栓形成;同时IL-6可促进心肌细胞表达黏附因子,增强白细胞和心肌细胞的黏附作用,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Rus等报道IL-6在动脉粥样硬化壁中的浓度为其血清的200倍,可以反映隐藏的斑块炎症和破裂可能性的大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又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因而可见IL-6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IL-6水平对冠心病稳定程度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CRP浓度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炎症过程密切相关。CRP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2]。已经证实ACS病人血清中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病人[3],近几年关于冠心病与CRP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缺血如AMI、UAP时升高,CRP水平与冠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多危险因子国际试验(MRFTT)中,也观察到CRP与冠心病猝死有很强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对正常人、ASC及SAP患者的血清中CRP的比较,进一步证实随着病情日趋严重,血中CRP水平逐渐升高,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中炎症标志物水平越高,反应灶性炎症越重,使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证实高水平CRP与内皮血管反应性存在较高相关性。

IL-8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种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多肽调节因子,可导致机体炎症反应。有动物实验证明,IL-8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反复发生的内皮弥漫性急性炎症活化,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刺激因子,同时激活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分泌蛋白自溶酶,破坏斑块的纤维帽,分解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为多肽和氨基酸所致。IL-8调控巨噬细胞和金属蛋白酶,这可能提供了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本研究证实SCHD与ACS组较对照组IL-8明显升高,但SCHD与ACS间无明显差别。

虽然炎症与ASC危险关系尚未定论,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关键之一。目前,针对降低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治疗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尚待进行。

参考文献

1 杨胜利、白禾贤.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87~188.

上一篇:浅谈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健康指导 下一篇:受血者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