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高考生训练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9-21 05:39:53

声乐高考生训练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根据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专业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扩增扩招,传统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大高考的需求。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声乐小组课的排课原则可创建一种科学的,适应大高考的新的教学方法 。

关键词 声乐小组课 教学改革 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改革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专业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扩增扩招,报考音乐的考生人数逐年上升,而百分之八十都是声乐主项。 因此,如何进行高考前培训,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以适应并达到音乐专业考试的要求,为高校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生源,是摆在每个中学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许多学校都存在教与学方面的问题,且矛盾较为突出,普遍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现象,但老师们大多仍然采用音乐学院那样传统的一对一的上课模式上课,结果累得半死,无法排课,也无法上课,训练效果难以保障。“小作坊”式培训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大高考的需要,我们必须改革旧有的“小作坊”式培训模式,创建一种科学的,适应大高考的新的教学方法 。

2 小组课的排课原则:“四同”排课法

2.1 同性别训练

由于男女生发声器官的区别,泛音频率不同,相应男女声的音色、音质上形成了根本的对照:女声,尖细、亮丽、柔和;男声,低沉、粗犷、浑厚,从音色的角度,如果同时授课显得混淆,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于男声比女声低一个八度,如果不分性别训同时授课,高的音区男声不上去,低音区女声低不下来,会给训练带来一定的难度。

2.2 同声部训练

女高:音色柔和明亮,高位集中,嗓音穿透力强,音域一般在小字组C—小字三组C或f。女中:音色圆润畅通,结实,音域一般在小字组a—小字二组a。女低:音色丰满通畅,低沉,富于胸腔共鸣,音域一般在小字组c—小字二组c。男高:音色明亮,甜美,音域比较宽,音域一般在小字组c—小字二组c。男中:圆润通畅、坚实宏亮、雄浑,音域一般在大字组A—小字一组a。男低:低沉宽广、豪放,音域一般在大字组E—小字一组c。从音色及音域的不同角度看,按声部进行分小组训练是极为科学的。

2.3 同程度训练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在声乐训练中也要分程度、分层次训练,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同程度的学生也便于交流,掌握技巧。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高演唱技巧难度,对程度稍微薄弱的学生可以降低教学难度,逐步稳定,以便出现“假提高”现象。同程度训练便于研讨解决技术问题共同提高。

2.4 同曲目训练

歌曲的种类很多,对于不同的歌曲,当然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所以选择同一曲目的同学同时授课,指导老师可以一次性将歌曲的意境,表现手法,创作背景讲述给学生,使学生互相帮助理解,掌握技巧。指导老师也不需要每个学生单独讲述,既浪费时间,又没有重大意义。学生一起授课可以互相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及体会,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从歌曲的技巧上来讲,指导老师可以同时点拨技巧难度。掌握好的同学可以向掌握不好的学生示范。以达到互帮互学的效果,同时减轻学生单独面对老师的心理负担。

3 合理分配上课时间:保证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里都能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

由于现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现象,所以“一对一”的上课模式会使每个学生的声乐训练每周只能安排一节课或两节课,从而使每次上课间隔的时间太长,而自身练习时又没有老师指导,出现学生不能及时巩固老师上课所教内容,从而使很多学生走了弯路,下次上课时很难纠正,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困难,使得上课效果不佳。而小组训练基本上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接受老师的亲自指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加以纠正,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小组课的上课形式可以为1对3、 1对6或1对8,主要根据老师和学生的资源具体情况来定。为了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拟定以下时间分配方式:前十分钟,集体练声,着重解决发声基本状态问题。(即共性问题)然后,进行个别指导,着重解决个性问题。辅导的时间尽量做到大致平均。

4 教学过程及教学要点

(1)讲述声乐基本理论知识,人身乐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人身乐器是一个管乐器,它的基本构造是由动力部、横膈膜的扩张与回缩起到风箱作用。靠胸腔共鸣,发挥了最大的响板效果,靠坚定的双腿与夸张的口型,起到支架与喇叭的作用。

(2)对参与发声的器官和肌肉进行特定状态的训练。做到习惯于歌唱发声时所需状态的肌肉、器官定向运动,及口型,舌位,嘴唇、下巴、喉头,呼吸肌肉群对声音的支持等等。使其更符合正确歌唱的要求。

(3)原有的“一对一”训练模式,势必使得教师的课时量加大,甚至是同规律同特点的训练要在每个课时上不断地重复讲解,重复师范,不但浪费时间,还使老师力不从心,甚至不能保证每节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遵循“四同”排课法的原则,首先将小组分类,每组采取集体练声,按照不同组别的特点,找准适合改组的练声方法,同曲目的练习,老师将该曲目的写作背景、表达形式、歌曲特点等共同讲解,使学生互相理解互相提问,老师对提出的共性问题共同讲解,个性问题逐个辨析,然后分别回课,从中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典型指导,个别纠正,使同一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观摩,互相交流,相互评议。

(4)“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使部分学生面对老师不能很轻松地上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学生如果反复掌握不了,就直接影响到了老师的上课情绪,使得课堂气氛僵硬,学生就会更加紧张,从而导致学生课后无从练习,既浪费了上课时间,又不能达到上课效果。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长时间只会面对自己的专业老师上课,课后又独自练习,很少和同学交流,往往就出现了大家所说的“琴房歌手”、“厕所歌手”、“楼道歌手”,而真正在众人面前演唱时却因为紧张而力不从心,所以,采用小组排课法训练,让学生不仅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老师处理不同问题的方法和对课堂教学的统筹安排,还能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演唱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课堂中也可以互相记住别人的优点及不足,以便课下也可以互相交流,以此提高自己。

5 声乐小组课的互动规律及特点

声乐小组课的互动规律为:

(1)共性问题:即基本歌唱状态问题。由于按小组排课,每小组都有几个多更多学生组成,由于学生的嗓音条件、领悟能力的层次都各不相同,所以老师通过讲解,学生集体练习、课上互相讨论,举一反三,从他人身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达到互帮互学的效果。

(2)个性问题:即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通过教师为每个学生正面指导,找出学生的个性问题并加以解决,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3)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体验与感受进行讨论交流,对每个学生的表达形式进行互相观摩,教师从中做出不同的评价、分析与识别,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明确的解答。

声乐小组课只要教法科学,它具有其他授课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独特性为听、看、思、做。听,是学习声乐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既要听老师的示范,更要听同学的演唱,才能感受出自己在唱歌过程中的不足;看,即看别人的歌唱状态,表演特点,作品的处理,从中深入了解歌曲的表达形式,仿效别人的优点减少自己的缺点;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即使学生听懂了,看懂了,如果不去深入思考,会使所掌握的内容只会瞬间停留,过后依旧达不到想要的学习效果;做,听明白了,看懂了,思考了就要去做,把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通过实践掌握技巧,提高自己。小组课发声练习及演唱的歌曲要坚决按照老师的指导方针方法坚持练习,坚决克服、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积极配合实践。正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才能少走弯路,快速进步。声乐小组课其实是一个观摩课。观摩本身就包含了积极的互动作用。

声乐小组课对教师来说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生理及教学方式尤为重要,从性别差异、不同声部、不同程度及不同曲目方面考虑学生分组问题,我们的探讨还显粗浅,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以便提高教学质量,更希望能推动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的进一步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3[2013]GHB0602

参考文献

[1] 詹世华.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集美大学学报,2007(4).

[2]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3).

[3] 康乐.浅谈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小组课.大众文艺,2008(12).

[4] 周钢.浅谈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2003(4).

上一篇:论烹饪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下一篇:生物工程专业酶工程技术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