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新教育评价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21 04:12:10

积极创新教育评价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校将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促进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在实践中努力进行探索和完善。

一、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成为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

1.制作《高中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变终极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记录册中有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职业理想规划、人生发展规划;有言谈举止、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有学习要求、读书计划、创新实验等个人规划与记载;有自我反思,教师赠言、家长寄语等。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2.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变以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全息性评价。 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将综合素质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等六个方面。学校逐一制定了详细的评价要求、细则与方法,并将教师、学生、家长全部纳入评价主体,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全息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自治、协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精神成长。

3.制定《学生学分认定细则》和《学科模块学习过程评价表》,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依据的甄别性评价为分项描述、质性评语和考核成绩相结合的多指标混合式评价。 学分制为真正实现多元化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式。学生所获学分的结构能反映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发展倾向,学分数量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时间总量。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具有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分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学科模块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该项评价制度实施以后,彻底改变了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真正实现了学习的过程化、多元化评价,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方式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丰富学生评优内容,拓宽评价渠道,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上进,为此学校积极拓宽评价渠道,丰富评价内容,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受到表彰、激励,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要求教师用积极的眼光,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二、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

1.革新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学校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积极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突出“以学论教”的评价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要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合作交流等诸方面。

2.鼓励教学叙事,促进教学反思。 教学叙事是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和自我反思的方式。学校应大力倡导将教学叙事、集体备课和校内公开课等结合起来,使教学叙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享资源,成为教学评价的媒介。我校教科室定期征集教师教学叙事,评选出优秀文章,编印成《我的教学故事》。在省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叙事论文评比中我校有十多人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3.强化教育科研,促进业务提高。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我校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学校实施了“一三五零”工程,即学校至少承担一个国家课题,三个省级课题,五个市级课题,全校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数为零。“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组织申报了3个国家课题,2个省级课题,9个市级课题。学校教科室专门制定了《教育科研考评细则》,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积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偏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修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细则,要求全体教师面对新课改,迎接新挑战,加强学习,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整合,除胜任学科教学外,还要担任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等多种角色。学校把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编制了《学生施教计划表》,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措施和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求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先生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换。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教科研论坛,教师发展论坛,教学论文评比,为教师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提供舞台和机会。

三、建立与评价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由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策略和必要措施,因而评价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评价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课题。同时我们也感到,在课程评价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实际问题要解决。

1.评价观念问题。 依赖分数去选择所谓“适合教育的学生”和淘汰“不适合教育的学生”是以牺牲学生更多现实的、发展的因素为代价的,是必然要被摒弃的评价观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学校实行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深刻理解课程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的背景,明确新课程对学生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反思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理解、认同、接受并实践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新理念,同时向社会、家长、学生作广泛宣传,共同做好师生评价工作。

2.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评价的结果如何得到社会认可,并在学生升学、就业等实际环节中产生现实影响,真正发挥综合评价的功能,这个问题的解决,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可喜的是,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中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作为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很好地发挥了高考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评价的公正性问题。 要使评价产生实质性作用,必须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如何使教师的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更规范,更科学,如何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更客观,如何让过程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如何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何发挥评价机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4.评价的科学性问题。 由于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方式体现了多主体、多途径、多表达的特性,因此,实施评价过程别要强调评价的科学性。非科学性的评价不仅削弱了评价的公正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阻碍新课程的实施进程。如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各项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师的质性评价在对教师考核中如何被界定和有效采用,师生或家长参与交流、评价的意见如何干预和影响教与学的共同改进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中学

上一篇:基于学校文化建构 开发校本课程 下一篇:转变职能 创新机制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