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具备的素养

时间:2022-09-21 03:57:39

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具备的素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时代,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谈不上成绩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法体系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下面与同学们谈一谈高中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它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时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听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听课应在教师创设的探索物理规律的情境中体会研究方法。科学方法的真正掌握,要求学习者必须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否则,就难于发现科学方法的关键之所在,更无法体会那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如R=U/I、C=Q/U、E=F/q、B=F/IL等,许多教师在引入过程中,直接以比值形式引出定义式,学生缺少探索概念建立的过程,失去了体验物理研究方法的机会,学生难以理解C与Q、U无关,E与F、q无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师创设的探索情境中积极思维的听课是何等重要。

3.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最初时期至第一天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如第六天以后),几乎不再遗忘,这就告诉我们,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当堂内容,当堂复习,当天复习。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从而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4.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是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不能应付了事,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把握题设情景,找出关键字眼、特殊条件,构造相应模型,选准相关概念规律,顺利拉上关系,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5.题后反思。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伸、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才能把基础知识学牢、学深、学活,悟出物理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才能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策略

1.学会组建“知识网络”。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才能及时提取所学的知识,才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学会组建“错题库”。练习、测验经老师批改发回后,不能只看分数,要认真研究老师批改中指出的问题,检查发现自己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漏洞和错误,及时补上和改正,总结归纳解题的通性通法,把自己平时做错的题抄在本子上,并不断丰富、充实“错题库”,不能三分钟热血,虎头蛇尾,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尤其在单元测试,总复习前,就没必要把每一张讲义、每一题都拿出来重新做一遍,只要打开“错题库”,把你经过“筛选”后剩下的“精品”题看一遍就可以了,避免在考试中犯类似的错误,这样,你在激烈地学习竟争中就可已领先他人一步。

3.学会记忆的方法。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记忆,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加以应用,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准确地记住它们呢?在机械波中可以用“上坡下振”来记忆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在欧姆表刻度盘上,左边的刻度线较密,可以用“蜜枣”(密左)来记忆;在楞次定律中,磁通量变化与电流方向关系,可用(增反减同)来记忆;在电磁振荡中,研究振荡电流与电容器极板上电量的关系时,可用“你死我活”来记忆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创设自己的记忆方法,才能学的轻松、有趣。

总之,学习物理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学会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让你学的开心、高效。

上一篇:挖掘数学教材中情感培养的基点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操作化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