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共生理念影响下的数学课堂建构

时间:2022-09-21 02:51:55

浅谈共生理念影响下的数学课堂建构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共生是表征人们社会交往特征的描述性概念,更是区分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历史哲学范畴。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在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生存,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最终实现对他人解决问题办法的借鉴与批判,达到整体优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共同共生,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分工

共生理念主张将不同类型的事物通过有效合理的组合,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认识和了解个体的特点和差异,对实现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设必要的桥梁,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和个性才能。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熟悉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将一个班级组建成一支坚强有力、朝气蓬勃的集体,做到人人学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方差的公式时,将学习过程进行了分步处理,让不同学生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鼓励大胆地挑战自我。先让学生观察并计算:

12×12=144 (12+1)×(12-1)=143

15×15=225 (15+1)×(15-1)=224

22×22=484 (22+1)×(22-1)=( )。

再让学生观察几组算式,并直接口算出最后一题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像上述一样的几个例子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这样的规律。

班级授课制建立以来,一直有专家和学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生的个性气质和学习方式有着先天性的区别和差异,班级授课方式将不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集中进行统一的授课,其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二、竞争共生,达成一致的数学共识

现实世界,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我们应该面对的实际问题。由竞争引发的不良心理和错位行为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我们要教育学生,竞争并不是嫉妒。它是一种激发自我超越才能的机会和标杆,标杆的选择要恰到好处,适合自我。其次,鼓励学生之间必要、正当的竞争,要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的比赛。最后,要正确面对竞争的结果,反对自我消沉或者自高自大,提倡谦虚学习的态度和互帮互学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学生经常对算勾股数而感到麻烦。于是我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看谁的方法最简洁。于是有的学生认为必须记住一些简单的勾股数,如3、4、5;5、12、13等。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方法太狭窄,作用不大,必须有其他办法,比如,两条直角边为6和12,则斜边可以这样算6=3×2,12=3×4,公共部分3暂不管,先算22+42=20,开方后是2■,再和公共部分的3相乘得到6■。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能让学生相互碰撞思维的数学学习素材,为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提供机会;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比赛活动,为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提供可能性;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怕失败;要有坚强的恒心和毅力;要教导学生向自己的竞争对象学习,科学地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成长。

三、极端共生,促进学习差异的有效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集体中的兴趣、爱好、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切不可机械地让这种丰富多彩的多样性迁就于某种统一的模式。我们的教育过程是张扬个性、促进学生不同程度发展的过程,基于每个学习主体的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朝着既定的统一目标前进,不是要让所有学生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恰恰相反,极端共生理念认为,我们要通过教育,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当中,尤其要关注处于两个极端的学生,让他们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现场提问,然后让其他学生当场解说。学次函数时,有个平时表现很一般的学生认为,既然函数y=a(x+m)2与y=a(x+m)2+k可以通过y=ax2平移得到,那么二次函数y=ax2+bx+c也应该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实现。于是,我让大家尝试进行解答,很快有成绩较好的学生把y=ax2+bx+c转化为y=a(x+■)2+■,可以借助于y=ax2左右、上下的平移得到。

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表明,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这一极限问题随着数学学习过程而不断深入,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将逐步发展蔓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他们在与发展暂时缓慢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科学地思辨,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论证水平,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方式并不是物种起源与进化的唯一力量,由共生导致的物种创新,是进步的力量,是生物界发展的基本源泉之一。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重要,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要倡导积极的交往方式和整体优化的教学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正是体现共生理念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謇学校)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