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发展PEST分析

时间:2022-09-21 02:05:19

县域工业发展PEST分析

[摘 要]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县域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工业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用PEST分析方法对荔浦县工业经济进行宏观分析可以更加宏观地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荔浦县工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PEST分析;荔浦县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71-02

1 引 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相对独立,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2 荔浦工业发展的PEST 分析

2.1 荔浦县概况

荔浦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南面,是桂林市所辖县。全县总面积1758.62平方千米,辖十镇三乡,人口37.85万,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5个民族。

荔浦县是桂林市工业强县,堪称桂林县域工业的典范。截至2009年年底,该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工业总产值完成69.8亿元,财政收入已突破4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63元。荔浦工业重点是食品、木制品、纸业、制药、小五金、包装印刷六大行业。

2.2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PEST分析法。如下图所示。

2.3 荔浦工业发展的PEST 分析

(1)政治与政策环境

多年来,荔浦县政府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优化投资软环境,创一流服务视为“立身之本”、“强县之道”。为投资商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的投资服务已经融入到每一位干部的意识中,效率服务和诚信服务已形成制度,全县上下“亲商、安商、富商”越做越好。

(2)经济环境

2010年以来,荔浦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建设”为重点的四大建设大会战,推进“工业名城、山水名城、创业名城”建设,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步伐,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14.8 %,工业增加值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30 %。工业投入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技术改造完成19.3亿元,同比增长33.2 %。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数据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可以认为,自2010年开始,荔浦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正在进入深入发展期。然而,荔浦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

①劳动力匮乏是首当其冲的严峻问题:目前,荔浦大部分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问题。

②融资难题亟待破解:资金是荔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目前,荔浦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接近一半的企业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但食品企业、木衣架、小五金类企业,多希望通过银行借贷来扩大投资。

③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烈:调查表明,无论是衣架企业还是食品企业,均将面临着原材料涨价、市场价格混乱的问题。

(3)社会文化环境

荔浦民营企业发展具广西之首,培养了一批民营企业家,使荔浦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和结构形成了荔浦特色,营造了一种大家都愿意创业的氛围。荔浦县重视工业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一切便利条件的社会文化环境,获得广泛认同。

①荔浦人民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荔浦企业家向来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荔浦企业家多属土生土长的荔浦人,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民营企业在荔浦经济发展中“唱主角”,上缴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5%以上,是全区县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县区之一。

②鼓励企业创业和城乡居民自主创业。荔浦历届县委县政府鼓励企业创业和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全县政府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抓好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好县内无乡镇界、税收目标管理等县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技术环境

近几年来,荔浦县科技局把科技项目工作当做本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科研项目责任制,形成了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科技项目的工作格局。但是,由于先天不足,荔浦技术环境尚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更多技术创新型企业落地、开花、结果,也需要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落户荔浦。

①技术创新迫在眉睫。荔浦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偏低的企业。工业高新、前沿技术少、产业创新力度不到位,产业发展规模小而全、私营企业占主体合作共享能力差,企业的核心技术少,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将提高荔浦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量。

②生物科技为技术创新带来曙光。2008年3月,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桂林微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工程生产魔芋甘露低聚糖产业化项目在长水岭工业园开工,标志着荔浦突破了原有的传统产业模式,填补了荔浦县工业高科技产业的空白。以创新技术领军的产业(如生物科技),更将可能带来整个荔浦工业的效益提升、价值提升。

③大学与科研单位合作亟待强化。目前,荔浦企业与广西大学等15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是,目前产学研合作,还存在层次不高、深度不够等问题。如何借助大学与科研单位的力量,转化科技成果,值得探索。

3 对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荔浦县工业发展现状的PEST分析,我们看到了荔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找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使县域工业长期发展并在产业中战胜竞争对手,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竞争战略。下面是对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同类产品,同类企业,初具规模后,要走集约化、集团化道路。这样,在采购原材料,产品加工与销售上,不至于互相排挤甚至在价格上“ 自相残杀”。形成集团化后,抗风险能力更强,产品标准化更好,抢占市场更具优势。

(2)走科技强县道路。从荔浦县的民营企业看,基本上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生产工具及设备原始、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增加科技含量,增添自动化流水作业设备,引进科技人才,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3)加快工业园区化建设。目前,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作坊式生产、家庭式加工,场地狭小,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实行工业园区化后,可以改变生产、生活环境,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4)经济转型刻不容缓。打破现有产业格局,利用现有条件,面对东盟市场。荔浦区位没有优势,目前没有高速公路、码头、铁路,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应当向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方向发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升级。

(5)调整、优化现有工业产业结构。工业应合理拓展与调整。有些产品附加值太低,要设法提高附加值,改变低效益现状,拓展应以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如竹木衣架,要考虑拓展方向、原料怎么取代、如何用最少的原料做最多的产量。

(6)引进与发展新兴产业。如考虑成套电子、家电和汽配件;新材料;无中生有(如稀有金属资源);生物制品;电镀产品的深化发展。新兴产业的引进、发展,可以通过招商(招大商)引进,也可以通过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具体产业,结合广西“14+4”及桂林“五大五小”等规划来广开思路,寻求适合荔浦发展的产业类型。

[作者简介]赵瑞峰(1964―),男,广西灵川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薛雯雯(1986―),女,河南新乡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危机管理、战略管理;彭林(1985―),河南信阳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战略管理。

上一篇:基于IPA评价的上海世博会服务特征感知实证研究 下一篇:山西省转型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