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航 第8期

时间:2022-09-20 11:36:56

600年前,317艘舰船,27000多名将士,在明朝内官监太监郑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从我国长江口的刘家港起航,驶向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极为壮观的一幕场景,史称“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一改明太祖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富国强兵的对外开放政策,打开海禁,派遣郑和远涉重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大国强大的经济实力。1405~1433年28年间,郑和7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如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了半个多世纪;在船队规模等方面,郑和都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总之,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郑和下西洋开“和平外交”之先河。郑和下西洋虽然带着众多将士,拥有精良的武器,但是他们从不轻易使用武力,也未侵占他国领土。对所经之地,他们均以和平友好的方式与他国交往。这种“和平海权”外交受到了沿途各国的推崇。经过郑和的努力,一些多年不与中国往来的东南亚国家,甚至从未与中国往来的东南亚国家,都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郑和下西洋的28年间,有17个国家4次遣使来华,其中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

与西方殖民者不同,郑和航海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扩张。郑和率领的船队在东南亚从事海上贸易,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郑和深受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敬仰,当地人民自发地为他建庙立碑。

郑和下西洋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随行人员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藩国志》等都是中国外交通史上的重要资料。特别是《郑和航海图》,记录了航海方向、停泊地点、航线上的暗礁以及罗盘的具体用法,已经成为人类科学知识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上一篇:徐静蕾:才女人人爱 下一篇:《寻找》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