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时间:2022-09-20 11:05:18

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农村初中的孩子们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农村的客观条件非常现实,却无法对孩子们渴望美术课的眼神熟视无睹,笔者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第一线待了将近10年,对于美术课在农村初中如何开展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而且现在仍然走在探索的路上,下面只是对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现在最大的现状就是无论学校还是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仍然唯分数、唯升学率为上,绝大部分家长认为美术、音乐不是“正课”,学习这些科目甚至有点“不务正业”。农村中学美术专任教师的稀缺,造成中学美术教师“孤家寡人”,严重制约着课程教学的开展,制约着美术教研工作的进行。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落后,没有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及用具,或因缺乏资料和多媒体的应用导致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参加美术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慢,教学方法落后。农村初中生从小学开始,就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和教学,加上家长的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很难得到支持和发挥,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完全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简单理解当中,这就给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特别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如何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好美术课堂教学

1.引导学生,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还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校生活》第一课小伙伴,可以从班级内找到各种头部基本型的学生示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画出同桌,或者最熟悉的人(例如爸爸妈妈),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有了兴趣,学生才喜欢学。

2.因地制宜,努力开发地方美术资源

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和众多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农家些柴禾堆的各种秸秆,这些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通过剪、贴等手段进行工艺创作,达到艺术设计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山区学校还可进行泥土、木工制作;湖滩地带学校可用柳条、芦柴制作草编小用具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具特色的乡土美术教学。

3.言传身教,多做示范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术教师也要像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4.尽可能多地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地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李强.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0).

上一篇:创设数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下一篇:微观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