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检索表在黑龙江省蚤类鉴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10:29:48

电子检索表在黑龙江省蚤类鉴定中的应用

[摘 要]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4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共患病有关。因此对其种类快速准确的鉴定是防治共患病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哈市疾控中心开发的蚤类电子检索表,选取黑龙江省蚤类标本进行了分组实验,从准确性,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员用眼强度三个方面对平台鉴定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如下:鉴定准确率:传统检索组中专家为83.3%,非专家为69.4%;平台检索组中专家为91.6%,非专家为80.5%;鉴定效率:传统检索组中专家组为18匹/小时,非专家组为14.14匹/小时;平台检索组中专家为24匹/小时,非专家为18匹/小时;用眼强度:传统检索组均出现眼部不适,如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及眼睛干涩流泪等症状,而利用平台检索后没有出现以上症状,所以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是初学者,利用哈尔滨市CDC开发的蚤类鉴定平台对蚤类进行鉴定都可以提高一个水平。

[关键词]蚤、电子检索表、传统检索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36-01

一、前言

蚤类是长久以来就为人所熟知的体外寄生虫。由于某些种类有时数量很大,危害人畜,所以很早就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注意,尤其是蚤类在鼠疫以及鼠源性伤寒等多种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为特定类型的蚤类只寄生于特定的宿主,所以对其快速准确的鉴定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之一[2]。目前,传统的分类方法还处于主导的应用地位,其费时费力,需要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昆虫分类人

员才能胜任[3],然而培养一个经验丰富的昆虫分类人员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现今从事昆虫分类的人员日益稀少。而基因分类虽然是新兴的分类方法但是其苛刻的实验条件,昂贵的实验设备又使其难以应用于常规的监测工作中来[4]。因此人们把重点转移到了计算机科学中来,在早期计算机应用与蚤类的研究是将现有的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进行一体化,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蚤类电子书[5],并没有实现智能检索的功能,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还无法摆脱传统的分类方法,随后电子检索发展出了智能检索的功能[6],然而在黑龙江省蚤类鉴定中还是应用于传统的方法,为此,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蚤类电子检索表及电子显微镜检索平台来达到快速鉴定蚤类的目的,本研究在于评价电子检索表和电子显微镜平台与传统方法在工作时鉴定准确率,工作效率以及用眼强度方便的差异。

二、电子检索平台的构建及检索功能的实现

1、检索平台的构建

蚤类的分类鉴定是在现有已知种类的检索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保检索表的有效性,电子检索表的编写是在蚤类鉴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包含了黑龙江省蚤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蚤类结构特征图片质量由专家严格控制。在构建平台时采用了分布检索过程,即先分科,在分属,最后分种,并且实现了文字检索与图片检索的同步化处理,检索人员可根据特征图片的提示来对目标进行检索。

2、电子检索功能的实现

登陆蚤类电子检索表进入主界面(图1),打开检索表,然后打开电子显微镜成像软件,根据检索表文字提示和特征图片图片比对来选取符合项目,然后检索表会自动选取匹配的下一级检索项目,并且排除不符合的蚤类,留下符合条件的蚤类,直到鉴定完毕。如果在鉴定过程中初见问题还可以选择上一步,返回重新开始鉴定。

三、电子检索表应用效果评价

1、材料

蚤类标本由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2、仪器设备

蚤类鉴定平台由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3、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蚤类标本36种进行分组鉴定,实验组为传统检索组和平台检索组,每个组各分2小组为专家组和非专家组。

3.1 准确率鉴定

各组依次对36种蚤类进行鉴定并记录鉴定结果,全部鉴定正确得分36分,每错一个扣一分。准确率=实得分数/蚤总数×100%

3.2 鉴定效率

各组分别对蚤类标本进行鉴定,记录开始到结束所用的时间。鉴定效率=鉴定蚤数/所用时间×100%

3.3 用眼强度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分以下方面:⑴眼眶周围是否疼痛⑵视物模糊⑶眼睛干涩、流泪。

四、结果

数字化蚤类鉴定平台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率,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工作人员的用眼强度。通过对黑龙江省36种蚤类的鉴定结果来看,首先,传统检索组的鉴定准确率专家组为83.3%非专家组为69.4%,利用平台进行检索的结果为专家组91.6%非专家组80.5%,专家组提高11.1%非专家组提高了13.9%。由此可知利用平台检索可以提高蚤类鉴定的准确率。其次,传统检索组的工作效率,专家组为18匹/小时,非专家组为14.4匹/小时,利用平台检索的工作效率为专家组24匹/小时,非专家组为18匹/小时,专家组提高了6匹/小时,非专家组提高了3.5匹/小时。由此可知利用平台检索可以提高蚤类鉴定的工作效率。最后,再用眼强度方面,没有利用平台检索的传统检索组再检索完成后眼部均出现不适感觉,如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及眼睛干涩流泪等症状,而利用平台检索后没有出现以上症状。所以,平台检索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用眼强度。综合以上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用平台对蚤类进行鉴定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率,工作效率以及降低工作人员的用眼强度。

五、讨论

数字化蚤类鉴定平台的建立为今后黑龙江省蚤类的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一项技术成果。与传统检索方法相比效率高,准确度高,工作人员视力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基因鉴定的高额成本对于日常的监测来并不是十分合适。所以数字化蚤类平台的建立对于今后蚤类鉴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与方向,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完善。

参考文献

[1] 连宏宇,龚正达.云南蚤类的研究概况[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9,16(2):114-122.

[2] 郭天宇.蚤类生物学与鼠疫[J].生物学通报,2002,37(1):26-27.

[3] 振毅,永忠.病媒昆虫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6月第29卷第3期.

[4] 刘涛,田艳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蚤类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4):6-8 .

[5] 刘艳华,温海军,石杲等.中国鼠疫媒介蚤类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5,21(7):480-481.

[6] 孙毅.中国媒介生物电子检索平台与信息管理数据库的构建[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8,15(2):123-126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种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印刷线路板切脚机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