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0 09:54:36

企业产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存几种常见的产权激励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绪论部分,从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和现存的产权激励方式激励效应不足两方面着手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接着对产权激励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在文章的最后对全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对产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产权激励方式;人力资本激励;分层双权益组合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市场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质上却是高质量人才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员工的创意、才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对公司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而激励则是调动人才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在人力资本激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2研究意义。有利于丰富产权激励的理论。本文对产权激励现存的几种主要方式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产权激励现有方式的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分层双权益组合激励模式,从而对进一步完善产权激励的理论起到积极的作用。

2.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1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基本运作方法。该计划的核心是:直接以公司股票作为职工部分劳动报酬转让到职工名下。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在职工中成立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由公司直接将股票交给这个委员会;其次,由该委员会按职工的劳动贡献大小建立相应的职工持股账户;最后,职工按各自的持股比例每年从公司利润中进行分红,并以此红利归还公司以股票形式的赊账,还清之后,股票即归职工个人所有。

(2)实施效果。对一般职工持股计划所进行的个案分析及样本公司统计分析的大量研究表明,只有把职工参与决策管理同职工持股计划结合在一起才会对公司效率有重大的正面的影响。通过美国几家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的改制来看,其改制后明显好于改制前,都由亏损转为了盈利,其中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2.2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始于四通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陆续有几种类型的股票期权计划被实施,这些计划的实施都是适应中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尝试,具有适应性、变通性与过渡性的特点。

3.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

3.1研究内容。在股票激励、员工持股计划与管理层收购三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实践中产权激励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设计出新的产权激励模式——分层双权益组合激励模式。

3.2研究目的。通过对现有产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相对合理的产权激励新模式,为企业拟定科学的产权激励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3.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推理法等。具体体现在:产权激励、股票期权激励、员工持股激励、管理层收购等概念的界定是在参考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几种激励本质的归纳总结;在常见产权激励方式的比较中,分别从激励对象、实施目的、基本做法以及激励效应四个方面对现有的三种主要的产权激励方式进行了比较,并总结异同,大量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文章的核心内容——分层双权益组合激励模式的提出和具体设计过程中使用了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产权激励的基本范畴

1.实施产权激励的意义。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首先取决于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因而产权激励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地讲,期权计划仅限于那些对公司未来成功非常重要的成员。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核心成员。授予核心员工以期权,能够提供较好的内部竞争氛围,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同时,由于期权强调未来,公司能够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员工,是争夺和保留优秀人才并预防竞争对手挖走核心员工的有效手段。

2.常见的产权激励方式。产权是一种职业经理人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产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经理人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常见的产权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收购即MBO三种激励方式。

三、实施目的

1.股票期权:吸引和挽留企业的优秀员工,实现长期激励的效应,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于经理人自身极力紧密的结合起来。

2.员工持股计划:稳定劳资关系,激励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投资规模,创造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效率余地。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特别是风险交易型的员工持股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效率余地。挖掘出来的效率增长及其收益,用股份的形式和办法在劳资间分享,是员工持股与其他企业福利的区别。

3.管理层收购:解决的是产权清晰与否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理层激励问题,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节约成本,并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对国内外产权激励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尝试对我国现有的几种主要的产权激励方式从激励对象、实施目的、基本做法和激励效应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异同,指出现有产权激励模式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设计出新的产权激励模式——分层双权益组合激励模式,旨在为企业拟定科学的产权激励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结合本文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产权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人力资本的产权激励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人力资本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寻求合理的产权激励的多种有效形式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对员工实施长效激励的必然途径;向国际惯例靠拢,健全信息披露法规制度,完善监管组织结构体系,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彻底执行必将成为产权激励方式有效运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永正.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5-209.

[2]戴园晨.期股期权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J].杭州科技,2000(3):6.

作者简介:谢 蓉(1986-),女,江苏张家港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从事金融理财师工作。

上一篇:工业规模迅速扩大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 下一篇: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