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语法淡化现象之研究

时间:2022-09-20 09:29:37

初中语文教学语法淡化现象之研究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根本。“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对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法淡化现象。语法淡化就是忽视语法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语法知识内容过简,难以表达韵味深长的句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能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充分领会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内涵和情感,就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法淡化;策略

语文语法教学的原则是“好懂、精要、有用”。好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内容上,在表述上,都要力求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精要,指的是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中的要点,将最基本、有实用价值的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有用,就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获益,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有所帮助。其实,汉语语法是汉语各类各级语法实体的构成规则的总和,包括两层含义:①具体指这种那种语法实体内部的构成规则,即语法实体的“构成”规则;②指语法实体与语法实体之间的组合规则,即语法实体的“组合”规则。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学生能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充分领会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内涵和情感,就必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学习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光靠死记硬背也无法满足教学和测试的要求。其实,现代汉语虽然与古代汉语在构成语言的材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现代汉语毕竟是由古汉语演变而来,在语法知识方面与古汉语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因此,学好语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梳理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的意义和用法,而要理解这些学生首先要掌握词性的分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代词、连词等)和句子的成分(如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如文言虚词“之”的其中一种用法“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果学生不理解何为主语和谓语,就很难理解这一用法了。因此,只有把握基本的语法,才能更好地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才能更好地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从而结合语境准确地翻译文章的内容。比如2008年无锡市中考卷的文言试题中,“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的翻译,就需要结合句子成分来调换语序才可以。

(2)有助于理解现代文中结构复杂,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近几年的初中语文课文,大多选取一些表达手法多样、写作技巧繁多、语言运用优美灵活的文章。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探讨时,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长句、倒装句等结构复杂的句式必须依托基本的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细细品味和研究其中的语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如在赏析语段时学生除了可以赏析文中的修辞,也可以通过分析词性,对可能出现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如此才能更全面更好地理解文本。

(3)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该工具进行表达与交流。正如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由此可见,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像我们现在的中考语文试卷在语言表达与交流上的比分加大为66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法”即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每一个人采用语言这门工具进行交流的基础。日常说话、书面表达等都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一篇优秀的作文,既要有思想内涵、有创新,又要有熟练的表达技巧、有准确的语言运用等综合特色。这些都必须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而只有学好语法,懂得语言的规矩,才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自如。所以,初中语文语法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初中语文教学语法淡化现象策略分析

语法淡化就是忽视了语法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语法知识内容过简,难以表达韵味深长的句式。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再单独教授语法知识,而是将基本语法知识融于课文讲解、语文实践活动以及练习中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将大部分人都觉得枯燥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学,自主学,从而切实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语法虽然并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它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语法,这是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训练,同时也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改的“以学生为本”的要求,由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味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学会分析、掌握技能、举一反三、把握精髓。因此,语法知识的学习是语文素质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杜绝为了考而教的现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语法教学列入语文教学计划当中去,让基础的东西不再流失,让散乱的东西有法可依,为最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质量提供先决条件。

(2)语法知识与作文协同教学。作文是检验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现在的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语病现象较多,出现频率较高,较为严重,而且语病类型复杂,究其原因,正是学生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在初中时期,应该将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协同开展。通过将语法知识与作文协同教学,不仅仅能够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毛病,还能激发起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分析自己所写的作文,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锤炼文章的语言,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作文语病同找、互评来激励学生,并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课堂上,可以选择几篇作文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引导他们找出语病,或者让学生进行作文互评,让他们找出一些较为常见的语病,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修改,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的语法水平得到提高。

(3)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语法的学习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此外,在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在实践中探究、发现问题,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结语:综上所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就办不成好事。语法是语言的“规矩”,只有通过这一“规矩”形成的语言,才是规范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但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稳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莉.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8).

[2]孙卫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

料,2010(21).

上一篇:油/气套管出线型式变压器例行试验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系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