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时间:2022-09-20 09:03:3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摘 要: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数学新课改的理念一致,是对新课改的最有利支撑。本文分析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探讨了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主要特征 教学模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逐渐地认识到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很难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人才。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激素更新,教育界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世界各国的教育界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将“探究性学习”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也将探究性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在各个学科建设中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探究性学习空间。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会议精神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种数学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再创造”性。

一、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新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中心论题,要求学生观察数学事实,诱发他们提出问题并自主的通过猜测或者推导的方式探求数学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提出问题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提出问题”。也就是说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才是独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的“主人”。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要逐渐地摆脱以往“主宰者”的身份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

(3)开放性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2.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理论依据

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理论和主体理论。

(1)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的而学习都是学习者在已经获取的经验和基础之上的主动建构。这主要包括两层内涵,首先,学习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与主体已经获得的经验有关;其次,学习者个体在所学习的知识和认知风格、学习信心、观念、态度上都存在差异。数学学习的主动建构不仅是对数学模型和数学事实的观察和操作,而且包括向同学学习,通过教师指导形式存在的主动构建。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只限于对数学知识模仿、记忆和接受,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活动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一个动态过程。

(2)主体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最为本质的特征。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价值主体性、本体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几个方面。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发展、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和社会性。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1.“情境式”问题提出

数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创设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下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可见应该努力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能力。

2.“发现式”问题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现,因为没有发现就没有证明,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往往重视的是证明而不是发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接收者。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按照:观察―探究―思索―猜想―证明的模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推导、类比的能力,发散学生的主体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比如,在解决向量问题的时候为了得到关于a+b的数量关系,就应该引导学生做以下的推导:

a+b回顾。

3.“开放性”问题教学

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针对单一的某一题目而言,而是对一类型的问题展开。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提倡答案不唯一,方法不唯一,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去思考,引导学生逐渐脱离教材和教师对其的束缚,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职业技能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需要通过一道题目变换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才能达到效果。“开放性”是学生探索学习和活动交流并且最终形成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上面举例用到的关于用到的公式推导,我们也可做以下的开放性设计。当a+b=(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这两个表示方法得到的向量表示方法。如果能够用向量表示的话,那么结论是什么,并且请学生证明出来。这样的开放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

开放性的思维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虽然允许“一题多解”,但是却不能忽视学生的判断性思维,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鉴别比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4.“合作式”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念认为,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起自身对事物的理解,使不同的学生能够看到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而不以唯一标准来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开拓思维。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课堂组织形式。由于小组成员之间拥有共同的目标,与传统的形式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之间更多交流、指导和讨论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自身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三、结语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模式已经进入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应该遵循价值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它能够激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燕.探究式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1,(06).

[2]黄小燕.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瓶颈及其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1,(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加强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