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9-20 08:22:35

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入院治疗的胃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44例患者,将手术过程中异体输全血400 mL的22例患者为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将手术前22例患者切皮放血400 mL,为自体输血组,同时等量输入羟乙基淀粉,术中患者再输回自体血,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血常规变化和凝血指标的变化。 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输血1 h至术后24 h Hct及Hb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

[关键词]自体输血;血液凝固;输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47-03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术中失血量比较大的手术如肝移植、肿瘤围术期、复杂心胸外科等开展范围越来越广,术中及时的输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异体输血过程可能使患者自身内环境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凝血障碍,近年来自体输血逐步应用,既可减轻医疗负担,也能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感染等免疫并发症发生[1]。本研究通过对术中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我院收治的44例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比较分析,为临床安全使用自体输血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11年1月~2012年6月份入院进行胃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44例,ASAⅠ~Ⅱ级,男26例,女18例,年龄33~68岁,平均(51.0±8.4)岁,体重49~80 kg,平均(65.0±11.3)kg。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无凝血障碍,血常规化验结果:Hct>0.35,Hb>120 g/L,为经过激素治疗或放疗,术中血液无污染。患者根据输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自体输血组22例,异体输血组22例,两组患者手术、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与术后镇痛

所有患者手术开始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通气并采用机械控制将呼气末CO2分压控制在30~40 mm Hg。术中持续泵入异丙酚6~10 mg/(kg・h),进行持续麻醉。自体输血患者切皮取血400 mL,在取血的同时,在链接吸血管道上将抗凝药注入关内,使抗凝药与血液混合,防止凝集发生,抗凝剂为500 mL生理盐水与肝素钠12 500 U,与吸取血液比例为15,同时静脉输入羟乙基淀粉400 mL,于手术后半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3 标本采集及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均抽取麻醉前、输血前、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两组血常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常规测定结果比较

自体输血组患者Hct和Hb在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在各测定点的变化分析

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 h、术后24 h的PT和APTT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大型的手术如肝移植、复杂心血管胸外科手术、大型脊柱手术,这些手术操作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比较大,通常需要术中补充血液,异体输血是主要的选择,但随着血液储存技术的改进,自体输血也逐步被应用到此类手术中[2-3]。早在1925年就已有将术中失血回收,并应用于开颅手术中,直到1974年美国Haemoneties公司研制的Cell Saver R血液回收装置问世后,血液回收技术才真正进入临床医用阶段[4]。传统的异体输血容易使患者内环境发生变化,产生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手术治疗,而自体输血不存在血型配比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因异体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血库的应用量,保证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5-7]。

本研究通过对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肿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的分析,凝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APTT反应内源性和共同凝血系统,FIB反映凝血系统的一个方面,本研究中,自体输血组患者Hct和Hb在输血后1 h和术后24 h较异体输血组降低明显(P

综上,异体输血与自体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相似,但异体输血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自体输血不存在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8-10],使患者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临床提倡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达,袁青,廖思红,等.不同输血方式对围术期患者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1):3914-3915.

[2] 徐婵玲,孙业安,姚伟,等.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1,11(9):60-61.

[3] 刘俐伟.胶质瘤围手术期稀释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74-175.

[4] 牛新环,田玉科,张咸伟,等.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与自体血回输对病人血电解质和血浆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109-110.

[5] 谭冠先,刘敬臣,黎乐群,等.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肝癌切除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3,25(3):371-373.

[6] 黄筱曼.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广西医学,2010,32 (8):980-982.

[7] 张孟尚,田志彬,杨瑞娟,等.浅议自体输血[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43-144.

[8] 张霞,魏蔚,郑祥德.不同液体超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21-123.

[9] 梁辉,王保国.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扩容性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1):694-695.

[10] Perona-Wright G,Jenkins S J,Crawford A,et al. Distinct sources and targets of IL-10 during dendritic cell-driven Th1 and Th2 responses in vivo [J].Eur J Immunol,2006,36(9):2367-2375.

(收稿日期:2013-03-25)

上一篇: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下一篇: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