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20 06:19:39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与健康教育

【摘要】在高血压的防治中,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变化中,护理是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98-01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老年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以成为21世纪护理的主要对象。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2]。

1 健康教育

1.1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发病因素分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包括遗传、年龄等所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总外周阻力升高、肾脏排钠能力减退等。外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嗜好烟酒、高盐饮食、消极情绪等。

1.2 健康教育的形式 包括社区黑板报、健康处方、课堂演讲、典型病案分析、电话咨询等。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系统广泛,包括高血压的病因、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目的、配合事项等。健康教育时要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使居民由知识的认知自发转化为行动的实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改变人们的认识和态度[3]。

2 心理调试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情绪可以影响机体,愉悦稳定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健康。某些高血压患者因为一时的情绪激动引发了严重的脑血栓导致偏瘫,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心理的重视,限制其参加或观看竞争性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建立友好的、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老年人患病后易产生恐惧、孤单,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年龄的变化,老年人有理解力差,健忘等特点.针对其特点我们对他们的消极心理要予以理解,给予宽慰;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尽己所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对他们的提问要给予不厌其烦的讲解,并且多次重复加强其理解与记忆,在其忘记时适时予以提醒。

3 调整饮食

近年来,伴随食物结构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体力劳动的减少,而引起的高血压病既是血管疾患,也是代谢性疾病。

食盐的摄入量在我国偏高。高盐可直接引起体内钠离子的增多,水的潴留,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多,加重心脏的负担,血管的侧压力,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食盐的摄入量应每日≤5g。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往往相互伴随,互相促进。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少食多餐为宜。钾能抑制交感神经,钙的摄取量低容易促使血压上升,体内的镁含量与血压呈负相关,因此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豆类、海藻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还应鼓励老年人适量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等,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保持大便通畅。

4 戒烟限酒

吸烟、饮酒可致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造成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而引起血压升高。烟中尼古丁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而且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剂量。酒含热能高,长期饮酒可造成脂肪积累,升高血压,降低患者对降压药反映性,增加脑中风的危险。曹光复等对265例临界高血压10年随访研究发现,转为持续高血压的患者全吸烟,而血压转为正常者吸烟人数不足1/10,饮酒者后者也明显低于前者。我国建议男性乙醇量

5 保证睡眠

高血压患者常有失眠现象,失眠可加重高血压。要指导高血压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劳累,中午休息30min~1h,按时作息,必要时遵医嘱服镇静剂。嘱患者变换时要缓慢,防止性低血压。

6 适当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产生温和的降压作用。方法:调整呼吸,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逐渐增加潮气量;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尤其是头颈部;集中注意力,选择某一物品作为注意对象,每日一次,每次30min。

根据个人习惯及能力制定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体操、气功和太极拳等。以运动后心率作为衡量活动强度的标准,即:运动后心率(次/分钟)=170-年龄。观察活动强度还应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以运动后感到轻松或稍有疲劳、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振作为强度适当,效果良好。

7 服药指导

7.1 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避免选用可引发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或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跳减慢的药物;用量宜从控制血压的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好使用降压作用能持续24h的药物,以防脑血栓的发生;对血压增高已多年者,应以逐渐降压为宜。

7.2 遵守医嘱,坚持服药 据统计高血压病的服药率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者5.8%。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加强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不擅自停药,晨起或午睡时正是血压的高峰值,可按药物的起效时间,血压的峰值规律,或者动态血压结果,指导服药时间,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正确调节药物用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出现高血压急症。

7.3 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用药,如钙拮抗剂心痛定,因降压剧烈易引起性低血压,踝部水肿,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在应用利尿剂双克类药时,嘱患者多进含钾的食物定期复查血钾,以防电解质紊乱;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因对支气管收缩和外周血管收缩的副作用较轻,适于长期服用,也有使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副作用。

7.4 长期服药者一旦出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重度高血压病人必须住院治疗。

8 家庭参与

家庭参与照顾病人不仅可以促进家人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获得愉悦的感受,还可以为患者服务,督促其及时就医,按时正确的测量血压,按时服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所致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9 定期随访

对高血压患者,每周随访一次,血压稳定后每月随访一次。指导家属和病人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妥善保管患者的检查资料,观察其病情变化,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

10 小结

高血压患者作为社会中日渐庞大的群体,应当引起我们重视。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减少不良后果,积极、全程、多方面的参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变化,需要病人、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肖东梅,钟华荪,邝星弛,等.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行为的社区干预.现代康复,2000;4(11):16

[3] 陈丽萍.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7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远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完善农村高危妊娠转运护理流程的实践 下一篇:痛风患者的社区生活干预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