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析

时间:2022-09-20 06:06:52

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析

摘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下,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办学时间短、优质资源吸附能力相对较低等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地方经济;应用型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的深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生的少数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地方院校特色是赢得优势的关键因素。

二、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定位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是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一批处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等城市,由省、地(市)共管的一般本科院校,目前通用的分类方式,一般把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一般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三类。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院校属于一般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侧重于“高级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则一般本科院校的侧重点应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众化教育的促进”,而职业技术学院侧重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具备几个特点:一是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学校规模一般不大,办学知名度相对不高;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吸附能力较弱;三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对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四是院校地方特色明显。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不能盲目地向重点院校看齐,片面追求“高水平,大规模、全学科”的发展模式,因为重点院校的学生基础理论素质较强,他们重在培养理论研究型和高层次人才,而地方性院校在生源等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地位,如果追求相同的发展模式,就可能会造成毕业生定位不准和就业难的问题。

三、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定

人才培养目标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其次要求学生必须要求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等。因此,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事非学术研究性的实践工作的人。即具有“知”和“做”有效结合的、胜任相应领域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但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也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2、基于服务地方经济视角下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是突出地域性、民族性。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本科院校,与其他地区办学历史长本科学院在教育资源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首先,办学时间不长,知名度相对较低。其次,经济相对落后,对优质资源的吸引力较弱。因此,抓住地方特色是关键,办特色学校,培养具备知识特色人才是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手段。

二是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新生少数民族地方院校,其它类型院校相比在理论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应用实践型为培养目标的切入点,培养人才的目标一方面不同于学术研究型,另一方面不同于纯技能型。而是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总体上看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学生掌握较好的民族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四、新生少数民族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新生地方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理论知识较低,而且连续的扩招和招生录取次序的改革(如把非省会城市且无硕士点的本科院校改为第三批录取)使地方院校的生源素质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另外,绝大多数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除了重视大学本身的知名度和实力之外,还注重其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在少数民族贫困区域院校招生上可能成为学生冷落的对象,难以吸引优质生源。同时,地方经济的相对落后,也会造成难以吸引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相对落后的经济也会影响到学生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进行教学大纲、学科专业和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本科院校在生源质量上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对其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在教学大纲编写上,突出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坚持结合地方特色来设置专业,突出实践性较强专业的设置,建设地方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基础理论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应体现“强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高素质”的原则。

2、重视“案例”教学,创新教学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构建特色实践性教学模式,突出应用型培养特色。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生命线,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是新生少数民族地方院校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3、重视校企合作,加强特色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以专业建设为方向,以合资、合作、独资、参股、控股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活动。校企合一既可以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对高层次、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又可以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产和工作情境中,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实现校企合作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教师能力和教师类型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师资结构。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在对外在高学历人才吸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应将坚持可以内部培养以内部培养为主,对于急需的人才进行大力引进,给予较高的条件。也可以展开学校间的帮扶活动。

内部教师的培养一是要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二是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选派有经验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青年教师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并积极主动到课堂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老教师及时对青年教师的业务状况进行指导,这样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师资的保证。三是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适当提高双师型教师在队伍中的比重,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

五、结束语

新生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在高校竞争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走特色道路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结合地方民族特色,走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是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当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过程的管理以及培养效果的评估等等各个方面共同创新。■

参考文献

[1]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肖翠仙梧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2011年10月

[2]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王 艳 王 瑶 孙 雪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科技信息 2011.32期

[3]段文涛,程芬.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河南建材,2011.01.

[4]张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1.

[5]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第24卷第 6 期

[6]应用型本科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信息技术系王锦毅

[7] 高慧“.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5,11.

上一篇:嗓音保护对声乐初学者的重要性 下一篇:提高培训教学效果 应注意教与学的关键点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