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军队院校审计工作探析

时间:2022-09-20 04:04:34

新时期军队院校审计工作探析

[摘要]军队院校是军队编制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鲜明特点。院校审计工作是我军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军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院校审计工作必须在全面贯彻全军审计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院校观念创新、人才密集的优势。依法审计。从严监督,确保院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军队院校 审计 探析

一、院校审计工作的特点

把握特点,突出重点,狠抓审计工作的落实,是驾驭院校审计全局,推进审计工作整体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推进院校审计工作时,应首先把握院校审计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审计主体的集中性

目前,全军各院校财务(审计)部门高度集中性,既是领导机关,又是服务实体。这个实体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机构编成上确立了财务(审计)部门的高度集中,从人员编制上形成了审计人员的高度统一,从职能构成上确立了对所属各级单位、部门实施集中审计的任务。这样,从机构编成看,院务部财务(审计)部门成为学院唯一的审计机构,从人员编制看,财务(审计)部门涵盖了学院审计人员的主体,从职能构成看,财务(审计)部门不仅涵盖了对所有下属单位的审计职能,而且包括了对院校机关本级的审计职能。这就从机构、人员、职能三个方面形成了院校审计主体的高度集中。

2、审计客体的多元性

院校财务(审计)部门作为院校审计的领导机关和工作实体,其审计对象涵盖了院校所有部(分)队,工作领域涉及到学院的方方面面。审计对象多,工作范围广,已成为目前院校审计工作的突出特点。就审计对象而言,它不仅包括了所属部、系、队等大单位,而且涵盖了学员队、教研室、连队等基层单位甚至代供单位。从工作范围看,大到整个经费、物资的供管,小到基层单位的经费物资运行,甚至于学院代供的单位的经费、物资供应审计无不包含于院校财务(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之内。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工作范围的广泛化,从而导致了院校审计作客体的多元化。

3、审计体系的扁平性

院校的编制体制纵短横宽,呈现出扁平化的态势,这决定了院校审计体系的扁平性。一方面。院校审计的层次较少,主要包括机关、基层两级,审计人员对E直接接受院校党委、首长布置的任务,向党委、首长报告工作,对下直接面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审计工作都要亲手进行操作,审计工作具有直接性,财务(审计)部门的双重地位、双重职能决定了院校审计体系层次减少、主体集中、高度聚合,形成单一层次的放射状体系;另一方面,院校审计机构集中,对象分散,既包括军师级单位,又包括团级单位,还包括营连级单位,既有军队在编单位,又有企事业单位,既有军人又有职工。这决定了整个审计工作体系必然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扁平状体系。

二、院校审计工作的重点

院校作为特殊的军事单位,与其他部队相比,审计人员相对较少,审计工作的广泛性、全面性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院校的审计工作应从大处着眼,从具体工作人手,切实掌握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年度预算审计

军队院校体制“横向宽”,直接与财务接口的部门多,既有各部(处)、系、教研室、学员队,又有校办工厂、企业、还有教学保障部(分)队和生活服务部门等,用钱的单位多。因此,搞好宏观审计非常重要,这在院校经济生活、经济发展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首先必须加强经费收支的全程控制,抓好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防止和纠正“党委分配多少钱,我就花多少钱,只要不突破预算,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处理好预算内与预算外的关系。一方面,审计单项经费开支计划的合理性、合法性,坚决杜绝那些不合理的超预算经费,对于不应该超预算的经费一律不拨、不报;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实事求是地调整预算。通过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对由于客观情况变化而需要追加或减少的经费项目提出调整意见,供党委讨论决定,以保证预算调整的合理性。

2、基本建设审计

基本建设往往是广大教职员工比较关心的问题,审计工作应把基本建设工作审计作为重点。应强化基建工程审计监督。重点抓好出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出包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对出包工程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直接关系到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抓好结算审计可以直接为院校节约经费、减少损失,而且还能堵塞管理漏洞,防止资金流失。为了规范工程建设中的经济行为,压缩施工单位不合理计费,提高基建经费使用效率,可以联合基建、营房部门成立基建工程审查小组,组织有关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一是依据图纸、定额和合同等文件资料,审查工程量和定额单价;二是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取费标准,审查各项取费。

3、教学和科研经费效益审计

院校工作的重点是教学和科研,审计工作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最直接的就是加强对教学和科研经费的审计,教学和科研经费是院校经费保障的重点经费,数额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也是审计的重点。在院校经费总量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尤其要加强对教学、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审计,把提高教学、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作为中心任务来抓。特别是重点方向、重点建设、重点学科的专项经费等,要注意投下去的资金有没有效益,有没有发挥作用,并通过审计解决好少花钱、多办事,少投入,多产出的问题,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院校经费使用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改善财务管理,提高效益,为院校建设增加财力。

4、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对院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院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保持清正廉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院校领导、各级部门领导及下属经营单位领导,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院校的经济决策权与支配权。因此,均应依照规定接受审计监督。一是审计领导所在单位执行财经法纪情况,是否严格执行财经法规政策。二是审计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院校党委批准的经费指标。三是审计事业任务完成情况,支出的经费是否确保事业任务的完成。四是审计重大项目开支情况,有无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五是审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有无利用分管经费的支配权谋取个人私利。

三、新形势下推进院校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世纪新阶段,院校审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审计工作的推进带动院校全面建设的跃升。

1、突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军队院校财务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把审计队伍建设作为适应审计工作改

革的根本。一是加强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审计队伍良好形象。二是深入宣传军队审计的相关理论、政策、法规,使广大审计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坚持“人、法、技”合成建设。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审计部门搞财务的审计人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他都是搞法律、工程的。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善于借用“外脑”,充分发挥院校优势,吸收相应的工程、法律人才搞兼职审计。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干部素质,把院校培训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在职培训可以采取以老带新、岗位比武的形式,促进审计队伍建设。

2、注重业务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监督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本职业务,而且要熟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才能适应院校建设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院校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兼职或转行而来的,没有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客观实际,要坚持把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一是由审计局组织对院校审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主要学习有关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审计人员积极向财务部门学习院校各项经费的标准制度,了解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特点,掌握院校经费活动规律。三是广开学路,让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军内外院校举办的各种审计专业培训,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四是积极与驻地审计部门联系。院校驻地多为城镇,地方审计部门实力较为雄厚,应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五是以会代训,充分利用财务部门举办的各种会议,对学校内部的兼职审计员进行业务培训,传达新颁发的审计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解答提出的问题。六是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3、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审计程序

加强院校审计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规范审计工作程序是保证审计目标实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性工作。院校审计机构应按《中国人民审计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院校应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规定、分级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规范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科研经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降低审计风险。

(1)充分开展审前调查。重视调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情况、机构设置、业务范围、管理方式、资金来源等,着重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特殊事项如管理层的目标和面临的压力等。

(2)编制具体的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对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波动,合理评估审计风险及项目的重要性,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突出审计重点,确定以获取充分合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3)组成富有效率、凝聚力的审计小组。考虑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业务水平、有无需要回避的人际关系等,并结合审计组成员个人能力差异和审计事项的客观要求进行合理分工。

(4)收集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并不断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发现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不足以达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还要考虑采用其他替代程序,补充收集证据。

(5)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的编制,建立分级复核制度。在院校审计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实施多层复核的情况下,项目审计人员之间应交叉复核各自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包括: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要求;审计程序是否都已执行;所使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合理;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翔实可行;所获取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评价所引用法规是否准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等。

(6)明确审计质量责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审计质量的责任范围,对审计组组员、组长以及审计机构的部门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应承担的工作及其相应的责任通过制度或规章的形式予以明确;明确承担责任的形式,如责令改正错误、告诫和批评教育、停职培训等,使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上一篇: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探讨 下一篇:龙骧集团三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