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时间:2022-09-20 04:00:48

浅谈社区亚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亚健康状态中的精力衰惫、抵抗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如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引起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亚健康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己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社区健康;亚健康;流行病

1亚健康的内涵

1989年,WHO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 纳入健康概念之中,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现代健康的概念至少包含了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4个层次的健康。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也叫做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它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

2亚健康表现及危害

目前认为,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在长时期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者均可以概括其中。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依据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亚健康状态包括以下范畴: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代谢紊乱,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烦躁、不安、易怒、恐慌、焦虑、抑郁、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3亚健康流行现状

3.1国外的流行状况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drom,CFS)是“亚健康”范畴的成员。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此病,并拟定出相应的诊断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疲劳,其中1/8发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英国的调查表明,大约20%男性和25%妇女总感到疲劳,其中约1/4可能成为CFS。日本有关疲劳的专题调查研究表明,表示正感到“非常疲劳”的竟高达60%,其中因工作量大、家务重、精神紧张的占44%,还有不少人说不出原因。另一项对1300名在职员工的调查证实,“上班族”的疲劳感似乎更强烈,72%的人自称一上班就觉得十分疲劳,75%的人常感到精力不支或头疼头晕,而主要原因多是“人际关系紧张”、“晋升太慢”或“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等。俄罗斯约有1/4的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从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已失去了500万有劳动力的男性,而且是国内生产总值越增高男性死亡数字越大。

3.2国内的流行状况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我国人口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数超过9亿。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对全国十六个省、直辖市辖区内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平均亚健康率是64%,其中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经济发达地区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国内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和生产背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气质特点的人们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表现和发展结局是不尽相同的。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之间。就性别而言,女性发病比男性高。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最容易发生亚健康的依次为飞机调度员、学校教师、企业经理、汽车驾驶员和警察。

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而现在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多限于横断面研究,仅能得到亚健康状态的现患率,而不是得到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但国内学者对教师、青少年、大学生、医护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4亚健康研究的展望

亚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自然史与发生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病因学研究比较薄弱;测量工具有待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干预措施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相关因素与亚健康的因果关系、亚健康研究与测量工具的规范、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有效干预措施的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仅有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使亚健康的研究缺乏充足的“有效证据”,从而使亚健康的预防、转归、临床评价等不易得出明确的科学结论。前瞻性的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是亚健康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应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综合采用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量表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系统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连晓媛,应激与生殖内分泌功能障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1)

[2]吴群鸿,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9

[3]孙振晓,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2)

上一篇:浅析驻店药师在零售药店的职责与作用 下一篇:儿童门诊注射室护患纠纷预防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