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思维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2-09-20 03:51:01

关于实践思维方式的思考

摘 要: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根本方式和规律性发展的伟大成果。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它的本质超越,它的形成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极为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转变;实践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27-02

一、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实践转向

1、实践思维方式对传统哲学的理论反思

(1)以实践为解决近代哲学二元对立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现“实践转向” 主题转换过程中,坚持从实践出发。这是因为,传统唯物主义的缺点主要是对事物、现实只是从客体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并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方面来把握;而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却不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因此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思考自然界与精神关系的问题上,都不理解实践批判的革命本性,只是从对立的两极出发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造成了思维方式上的主体与客体性的僵持与无法相容。

(2)从实践活动角度出发,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客观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于现实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层面上解决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内在矛盾,而是以实践作为根本方式,将其全面贯彻在人的实践活动自身所具有的不断扬弃异化思维理念的过程中,以实践为出发点,探寻怎样在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实践思维方式独特的精神品质

(1)批判与反思

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扬弃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因为它有批判与反思的内在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使它具有了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内在品质,使它能够通过反思做到勇于创新。对自身,它能够坚持自我批判,一方面是依据实践发展和科学进步;一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原则和立场,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且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

(2)创新与超越

创新性是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是:在理论上向哲学思想史开放以实现对前人思想的超越 ;在实践上指向未来,以自我完善的理论形式实现对自身的历史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公布自己无产阶级立场的同时,使自己具备了阶级属性,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不断超越传统、不断地获得持续发展。它作为哲学思维方式能够扬弃自我的精神品质的必然表现。

二、实践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特征

1、思维的具体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是具体的,在认识、解释事物的过程中重视具体而不是抽象,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研究依据,这样,对事物的研究有理有据,合理的促进了其科学发展。如此一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合理的认识,继而将事物的本质融汇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而促进事物科学合理的发展。

2、思维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马克思在对旧哲学的批判性考察中阐发了崭新的思维方式,即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是唯客体主义。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力图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3]由此,马克思进一步从哲学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表达了以思维的主体性原则和客体性原则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3、实践思维方式追求真理原则和追求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在主体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关于这种活动的目的和实现日的方法和过程的观念,即实践观念。马克思所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是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实践的思维方式是追求价值和真理的统一。所以,实践思维方式体现了追求价值真理原则的有机统一。

4、实践思维方式的批判性

实践思维方式是革命的批判的。它把立脚点放在对世界的批判和改造上,并根植于实践又付诸于实践,是对被批判对象进行双重批判,它不仅指向现实世界和理论体系,同时也针对自身。由此,所有现有事物和理论都必须被实践的法庭审判而得到合理解决。实践思维方式的革命批判性,立足于辩证法,把被批判对象作为一个矛盾运动的动态系统来把握。

三、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本质超越

1、实践思维方式在理论上的本质超越

(1)从客体性原则向主体性原则转变

作为全新的唯物主义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认识对象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由自然的尺度决定,而是受制于实践的水平。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原则倡导的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的是主体具有能动地把握和改造客体的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革命的关键所在。

(2)以实践为中介实现哲学结构的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结构的根本变革 ,即实现了以实践为中介的思维―实践―存在的三级结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首次将实践作为思维与存在的中介纳入到哲学体系中来,将实践作为支撑思维与存在相互关系的现实基础,由此实现了哲学史上哲学结构的变革。这样就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简单的两极对立方式转换为以实践为中介的思维与存在具有辩证关系的三级结构方式。

2、实践思维方式实现的具体思维方法的超越

(1)实现了哲学功能从描述性状态向反思性状态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通过自身“实践论转向”,在哲学史上实现了由解释世界转换到改变世界的哲学功能的根本变革,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由描述性状态向反思性状态的根本转换。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和把握世界、人与世界关系问题时,实现了哲学功能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转换。

(2)以否定性的科学思维方式对人与世界关系进行反思

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科学地反思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性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思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坚持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出发点,进而把整个自然界变为客体对象,从而实现了用人类的实践活动将自在世界变成属人世界,变成具有历史感的人类生活的文化世界。成为导引人们社会生活的理性反思对象,在哲学的自我追问中实现了自身思想的历史性超越。

四、与时俱进,弘扬实践思维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1、实现实践思维方式在理论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体系,以推动实践思维方式的发展

现行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科书,不仅有些观点对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思想的理解不准确、不完整,更为严重的陷是它未能体现和传达出实践思维方式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构中,应自觉地贯彻实践思维方式,并促进实践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划时代变革的基础上,实现思维方式的新发展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划时代变革的意义上,而应理解为哲学根本思维方式的变革,后者才体现着最高本质的变革性质和归根到底的划时代意义。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因此,实现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发展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社会主体应以自觉的行动推动实践思维方式的与时俱进

(1)真正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推动其深化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是贯彻实践的思维方式,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统一的理论实质,构成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因此必须对实践思维方式正确理解,合理把握,综合时代实践的具体发展要求,推动实践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的深化与发展。

(2)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在实践中促进其发展

意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主线。因此,思维方式的发展必须在现实的实践中进行。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受现实的制约,实践对思维方式的深化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将思维融入实践,使二者结合。只有立足于实践,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列 宁.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4] 樊金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 西南师范大学

[7] 高清海.传统本体思维方式的现代批判[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上接第226页),而俨然是一件艺术品。

其次,酒神精神有助于人性诗意的复兴。尼采认为神话的缺失导致了文化的没落与艺术的颓废。尼采借助酒神精神恢复神话的活力,复兴人性,进而复兴艺术。当艺术注重表现理性而缺乏人性时,艺术的诗意也顿时消失。酒神精神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享受是由“醉”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与号召力,它源于人性冲动,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情绪的爆发,它不受理性的支配。正是因为希腊人抛弃了酒神,希腊的悲剧艺术才消亡。尼采认为,“因为你抛弃了酒神,梦神也就抛弃了你”。人性是是酒神沉醉在大自然怀抱中达到的“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它不遵循任何秩序,只表现人性的激情与欲望。这种以酒神精神为精髓的艺术与一切颓废艺术相反,它给予神话无限活力,彰显人的生命意志,因而是悲剧再生的灵丹妙药。

第三,人生本身就是审美现象。“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生存是人的生存,世界是人的世界,二者可能是审美对象。前提是,必须在酒神的魔力下,此时奴隶也是自由人。这说明,人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是审美现象。只有人是自由的,人性才可能自由。这样,无论世界多么丑陋,无论人生多么坎坷,都遮蔽不了人生的美。这是因为,“人把世界人性化了,人给出了美的典范”。所以,缺乏人性的人生,就少了诗意,自然也就没有了美。酒神精神借助日神精神充分地展现了人生的这种审美现象,是人性中日神的理性本能与酒神的冲动的完美结合。当人用酒神精神的“陶醉”意识观察现实生活时,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合理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生命力的映照,都生机勃勃。当痛苦与快乐同样被接受,人便没有恶的行为和丑的因素了,人生也就成为美的。

酒神精神,作为自由精神之化身,是尼采用来反叛颠覆一切褫夺生命意义的禁欲主义的武器。诚然,无论从审美的角度、从哲学角度还是从人性角度看,尼采的酒神精神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学说。但是,尼采的贡献在于,他看到了人性与艺术的分离,人性与科学的分离,人类思想这样发展的轨道将导致自身掉入反人类的泥沼。因此,他以酒神学说为人类指出了一条可以返归到人之所以为人的轨道上。当然,尼采知道,“‘自由人’现在不存在,以前也未存在过”。但尼采并没有就此而止,他后来的“上帝死了”、“超人学说”都是其酒神精神的延伸和扩张。在二十世纪,这些学说确实推进了人性自由的步伐,人,作为审美现象,正在接近人类思想观念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原始思维》.〈法〉列维C布留尔著.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1月第1版.第20页

[2] 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1986.

[3] 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1986.

[4] 尼采.《悲剧的诞生》.廖朗山译.见王岳川编.《尼采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尼采.《悲剧的诞生》.赵登荣译.漓江出版社.2007.

[6] 尼采.《悲剧的诞生》,廖朗山译.见王岳川编.《尼采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7] 梁中贤.周丽娜《酒神精神:尼采人性自由之源》.《文艺评论》[J].2014.

上一篇:工业以太网在铁路区间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下一篇:社会支持视域下空巢高龄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