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式过马路”

时间:2022-09-20 03:17:00

浅析“中国式过马路”

【摘要】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但“中国式过马路”却是“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高度概括的“中国式过马路”,不由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热议。“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和公民交通意识淡薄有关,更和交通管制不力密切相关。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难题,不仅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更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关键词】过马路 原因 交通管制 措施

一、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路权分配不公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超过2000万辆。随着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交通状况的改变,中国的路权分配并未做出及时的调整,交叉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理念,没有考虑到过街行人的充分需求,而是片面追求长周期和增加车道数,极端的维护机动车的利益,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利益的牺牲以及路权的严重挤压。在空间上,小汽车占据了交通干道的绝大部分,自行车、行人不仅无权占用主干道,在辅路上的空间也被挤压到最低限度。此外,道路中央不仅缺少供行人驻足的空间,更没有任何的保护设施。而在时间上,在一些复杂的平交路口,红绿灯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机动车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需求,却大大压缩了行人的通行时间,使行人难以从容通过。

2.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

关于交通信号的设计和研究表明,“行人忍受等待时间”和“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是设置信号灯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是体现行人过街心理的重要标志,也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必要约束条件。

在中国首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超过80秒,但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在我国的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等待红灯时间最短115秒,最长则达145秒。此外,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主要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往往在180秒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0秒到300秒,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超过120秒甚至180秒。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导致行人的等待时间远远超过了行人可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因此,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变差,行人不能自觉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而是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比例大幅增高。此外,经研究表明,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时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与转弯车辆发生冲突,特别是左转车辆和车速较高的右转车辆。在我国,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比如:右转车辆不受灯控、缘石半径过大导致右转车辆车速过高;两个方向上的右转车辆可能强行通过同一人行横道,占用行人通行时间,导致行人与右转车辆冲突频繁,行人难以在信号灯规定的时间内顺利通过街道,于是被迫闯红灯或滞留在道路中央;行人与转弯车辆的冲突可能造成行人在绿灯其间过街反而比红灯期间过街更危险的奇怪现象。

3.道路设施不完善

天桥、地下通道等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斑马线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人们横跨道路栅栏、乱闯红灯等危险行为屡禁不止?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关系。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否则就超出了行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现象的出现。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从而,导致行人乱穿马路造成交通的混乱。

(二)主观因素。

1.规则意识淡薄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国人规则意识淡薄的直接体现,更反映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心理。首先是侥幸心态,明知闯红灯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但日积月累形成的“陋习”,成为一种“心理定式”,使行人往往抱有侥幸心理,感觉事故不可能恰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其次是从众心理,仅一个人,目标太小,可能会被途经的机动车驾驶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风险太大,而三五成群,目标变大后,识别率增加,风险也就随之降低。此外,一个人闯红灯过马路发生事故,属于个体事件;而如果是三五成群以“中国式过马路”发生事故,那就是。以中国目前的现实逻辑来看,在善后处理方面将会优于个体事件,基于这种从众心理,使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自己也跟着闯,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最后是法不责众思想,这么多人都闯红灯,惩罚也不针对我一个人,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使随波逐流者日渐增多。

2.执法力度不强

据相关资料研究: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而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美元到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在德国,闯红灯则意味着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而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

二、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

(一)实施人性化管理。

交管部门应深入调查市区人流、车流密集路口和路段,并结合早晚高峰和平峰时段路口人流量及车流量的特点,对交通设施采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完善。针对每处路口制定个性化的维护方案,提升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时的安全系数;对路权进行全新的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切实维护行人的路权;对信号灯存在的遮挡、设置不合理,以及信号灯配时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在人流、车流密集以及机动车违法停车严重的路口,通过增设便道隔离护栏、机动车非机动车隔离护栏等,解决行人乱穿横跨道路和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通行等问题。

(二)重塑规则意识。

人们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媒体、学校等各个层面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公众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形成自律意识,自觉树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重塑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来制止文明和道德的滑坡。比如:让违规者参与到规则维护本身中来,如帮助维持交通秩序、做社区服务等,让他们在为规则服务的同时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中国式过马路”不良现象的出现是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交通的践行者与受益者,也可能是不文明交通的参与者与受害者。因此,汇聚文明“正能量”、堵住不文明“负能量”, 采取文明的途径,选择文明的方式,增强文明的力量,让文明走进我们的生活,从而,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肆意蔓延。

上一篇:用电脑实现著者号的自动区号 下一篇: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