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时间:2022-09-20 02:50:10

浅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关键词】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处理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44-02

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使计划免疫针对的相应传染病得到有力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保障了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了国民健康素质。但在实施计划免疫过程中,由于接种对象众多,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和各种因素的存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有发生,得不到及时处理,将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我县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相继发生了接种卡介苗诱发湿疹、卡介苗误当乙肝疫苗接种,接种百白破偶合结核性脑膜炎,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接种上肢麻木、疼痛、抽搐等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消除了事件的不利影响,保护了受种者的合法利益,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促进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异常反应处理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受到过干扰,有教训、有经验、有体会,也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使每起异常反应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

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经验

1.1 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是处理异常反应的基础

实施异常反应监测是发现异常反应的有效手段,要在接种人员中大力开展异常反应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接种人员对异常反应的鉴别能力,发现异常反应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同时在实施接种时要对受种者或监护人说明接种后可能产生的反应,产生反应时到什么地方处理,一旦发生反应受种者或监护人能及时报告,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1.2 对异常反应做出正确诊断是正确处理异常反应的保证

异常反应的诊断十分困难,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难以对异常反应作出鉴,由于基层防疫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异常反应不能鉴别,引起不了足够重视,导致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提高异常反应正确诊断率,至关重要,即是正确处理的基础,提高处理水平的关键。

1.3 及时对异常反应作出鉴定是防止事态扩大的关键

异常反应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把事态扩大引起纠纷,一旦发生纠纷,就要对异常反应作出及时、正确的鉴定,明确责任,分清是非,该赔付的要及时赔付,不该赔付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1.4 作好解释工作是化解异常反应纠纷的根本

实施预防接种后,受种者出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其它疾病,群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论与接种有无关联,群众都认定与接种相关,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至关重要,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将矛盾化解在未燃状态。

1.5 做好对异常反应的报告、处理和善后工作

预防接种过程中和预防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要及时报告,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调查处理,采取正确有效措施将异常反应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善后工作。对预防接种反应的病例进行跟踪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处理措施,确认异常反应造成的损伤完全消除,受种者恢复健康,才能停上随访观察。

1.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画、墙报、专栏等媒介,广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普及群众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群众受种意识。特别是实施接种时,要对受种者或监护人开展面对面的宣传,使受种者或监护人明确了解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如果发生异常反应,群众能及时报告,配合处理。

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2.1 由于没有专项赔偿资金, 预防接种 发生异常反应后多数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赔偿,具不合理,又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赔偿很困难。

2.2 乡级防疫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素质较低,对预防接种的反应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往往延误了异常反应的处理。

2.3 乡村医生业务素质较低,加之入村入户接种,安全注射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操作过程出现差错导致不良反应。

3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过程中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传递通畅、有序、准确、及时。

3.2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加强村级卫生室冷藏设备配置,推广村级固定接种点,保障安全注射,

3.3 建章立制,依法补偿, 应尽快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程序,完善鉴定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制定预防接种补偿办法,赔偿程序,赔偿比例,使赔偿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按照 相关规定进行补偿,避免赔偿难以协调的局面。

4 总结

只有各预防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都严格遵循《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才能避免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只有提高接种人员对异常反应的鉴别能力,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总之,只有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制定城市区域性职业病预防控制战略要点 下一篇:试论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化检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