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地名英语译法

时间:2022-09-20 02:45:59

论中国地名英语译法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称谓。它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导和社会交往的媒介。在对外交往中,它还是国家领土与的象征。正确而规范地翻译中国地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为历史产物的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往往是确认领土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正由于地名历来被认为是确认领土归属的重要标志,为此,当一国侵占他国领土时,一般情况下都会用该国语言的地名去取代被占领国原来的地名,以掩饰占领者的侵略行径。历史上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40万平方公里原属于中国的版图,较著名的地名有海参崴、海兰泡、伯力等。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黑龙江流域没有一个以俄语命名的地名。然而由于1858年、1860年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去了这14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划入俄国版图,并以俄语名称篡改传统的中国地名,才使这一地区地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把海参崴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将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把伯力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等。这一版图上地名的改变是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土地的铁证。由此可见,正确而规范地翻译中国地名,对于维护我国意义非同寻常。然而,旧式英语对中国地名的翻译很多都暗含着强烈的殖民色彩。比如把北京译为“Peking”,甚至把中国译成“China”都是外国列强从对中国的印象或观点出发而强加给中国的译名。

其次,不规范的地名翻译还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际交往带来不便甚至混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国地名的英译越来越多。然而笔者却发现用汉语拼音翻译中文地名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汉语拼音英译中文地名标准不统一,新旧名称混合使用。中国绝大多数地名都使用了汉语拼音转成英文,如北京(Beijing)等。然而仍有极少部分地名使用旧有译法,如(Tibet)等。

2.有些地名不使用拼音译法,而采用意译法,扩大了地名的内涵。如把东海译成the East China Sea,黄河译成the Yellow River,长城译成the Great Wall等。

3.有些地名英译时,任意使用简称让人产生歧义。如把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的简称“马钢公司”译为Ma Steel Limited Company,把北京至上海铁路线的简称“京沪线”译成Jinghu Line。

4.翻译街道名称时,使用英文转写,让中国人外国人都看不懂。如把环城路译成Around the City Road,青年路小学译成the Youth Road Primary School等。

5.不注意专名与通名的不同,乱译一通。如把恒山译成the Heng Mountain,把绥汾河市译成Suifen River City等。

除以上列举的几种情况外,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不正确译法还有一名多译、曲译与错译地名的现象。

如何才能正确而规范地翻译中国地名,维护我国,方便大家日常生活与国际交往呢?

我国地名使用及翻译其实已有一系列明确法律规定。1979年,联合国秘书处在国际上发出《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要求使用汉语拼音作为转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的标准。1984年12月25,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颁发〈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通知》。1999年,《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以强制性条款规定各类地名标牌必须标示“汉字名称和汉字拼音”。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均明确规定了我国地名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此外,国务院地名主管部门近20年来多次下发文件,再三强调地名拼写应使用汉语拼音,不准使用英语等外文。

然而,许多人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地名牌上标有英文可以便于外国人查找地名。其实并非如此。如若路街牌上地名的全称均用英文标注,对方确实可以看懂,但他们用英语发问,谁能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因为大多数市民是听不懂英文的!特别是有些地名很难翻译,象“剪子股”、“三步两桥”等路街名,若用意译,恐怕与原意相去甚远,即使专业人士想弄明白也挺费劲。汉语拼音兼顾了国内外的需要,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这就是汉语拼音的好处。

汉语拼音既统一了过去五花八门的译法,也成为中国地名英译唯一正确的标准。那么究竟怎样英译中文地名才符合要求呢?下面笔者就英译中文地名的实践,例举一些注意事项,以供与专家商榷:

1.用英语翻译中国地名一般从小地方翻译到大地方,中国城市地名、街名可直译成拼音(开头字母要大写);如彭城路译为Pengcheng Road;再如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中山学校初一(4)班译为Class Four,Grade Seven,Zhongshan Experimental School,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2.a,e,i,o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必须使用隔音符号,否则就会造成读音甚至语义错误。如:陕西的西安,必须译成Xi’an City。若不使用隔音符号,就译成了Xian,可以读成县、仙等。相似的例子有广西的天峨县(Tian’e County)、福建的建瓯县(Jian’ou City)等。

3.汉语拼音ü跟声母n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如果省略就会造成误解。如山西省的闾河就要译成the Lühe River,如果省略了ü上的两点就变成了the Luhe River(芦河)。芦河在江西与闾河相距千里。再如台湾的绿岛就要译成the Lüdao Island,若译成the Ludao就变成了黑龙江的鹭岛了。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在电脑键盘上可使用v代替ü拼出汉字,但在书写时绝对是不允许的。

4.以人名命名的地名英译时,人名作为一个整体前置,通名后置,不加定冠词。如黑龙江的张广才岭译为Zhangguangcai Mountain,山西的左权县译为Zuoquan County,湖南的欧阳海水库译为Ouyanghai Reservior.,江苏南京市中山陵墓译为Sun Yat-sen’s Mausoleum。

5.汉语单音节词的通名,如江、河、湖、岛、山等在专有名词中,按专名处理。如:湖北的洪湖市,译成Honghu City不能译成the Honghu Lake City.

6.专名中含有通名的地名,要先音译专名前置,再音译专名中的通名部分后置.如:江苏省的沛县应译为Peixian County.

7.由于汉语中存在一字多意的情况,在翻译地名的时候有视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照搬。如“山”字在汉语中泛指地面高耸的部分,而译成英语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表述法。山西的五台山译成the Wutai Mountain等。

8.汉语中还存在多字一意的情况,在英译地名时要据通名意义,译为同一个单词。很多中文地名中的江、河、水、溪其实都指的是江,故英译时都使用同一个单词“river”。如陕西渭水译成the Weishui River。

9.汉语地名中出现的多音字,要据读音的不同译出原音。如江苏六合县译为Luhe County,贵州六盘水市译为Liupanshui City。

综上所述,中文地名的英译问题不仅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且还存在许多疑义与异意。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何才能正确而又合理执行使用汉语拼音英译中文地名的法规,笔者建议应该尽快出台一部执行细则,以扭转现行英译中文地名的混乱现象。

基金课题:2006徐州教育学院院长基金课题“大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方向研究,课题号:2006wy003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选择 下一篇:破解企业人才短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