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思维

时间:2022-09-20 02:36:43

兴趣和思维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入门的拐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青少年由于是“有主动性的人”,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正因为兴趣被视为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在启发学生作文时,也应千方百计调动起他们提笔的勇气和兴趣。自然,调动学生兴趣的做法,是贯穿在作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里的。比如要写一篇游记,命题前先引导学生阅读若干范文,然后组织大家利用节假日外出郊游,游览过程中帮助学生收集、分析和提炼素材,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但我认为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环节,还表现在作文批改上。为此,批改应努力贯彻“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教师不要过分挑剔而将作文者的语句大段大段地删去。即使从总体上说语句有毛病,也应在作文中去尽量发现和肯定作文者在人物刻画、结构安排等其他方面的局部性优点。然后用旁批方式给以肯定的分析,使学生感到批阅者并未对作文一棒子打死。这样,就会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从而调动起他们大胆写作的勇气来。当然,对明显的缺点也要实事求是地在旁批中指出来,但语言要诚恳,温和,而且带有鼓动性。这样即使意见较尖锐,也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接受。

比如,有个同学在作文中描写暴风雨情景时,由于思路未打开,就停留在“瓢泼大雨哗啦啦的下着,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等几句一般化词句的叙写上,而且有些语句还有逻辑不顺和似通非通的毛病。一位老师在批改这份作文时,并未轻易予以职责或全盘否定,而是在眉批中扼要地指出描写较空泛的缺点,同时引导他从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范文中去寻找借鉴。这位基础较差的学生看了老师的批改很受感动,在范文的启示下,对作了如下修改:“闪电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从西边树林里响了过来,我吓得把爸爸的腰紧紧抱住。这时爸爸撑起了雨伞,但由于风狂雨骤,我们的伞刚举过头顶,就被大风把伞骨和伞面吹得朝天上高高翘起……于是我们都不禁笑了起来。”显然,修改稿比原稿具体而有味的多。设想,教师若不在鼓励作文者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要在短期内达到如此效果,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这只是写作指导的第一步。当学生面对题目发愣时,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发挥联想,从而调动起他们认真审题立意的积极性来。所谓审题立意,自然是对题目进行冷静审视,明确题意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作文者的表达意图。应该说,这一道工序在作文中是十分关键的。因为立意若不符合题目要求,比如在内容、选材范围、文体等方面若与题目无涉或虽有关系,但联系不够紧密,就会出现文不对题或偏题、离题等毛病,而这弊病带有全局性质,它是不同于局部结构或只言片语的细微末节的。

不仅如此,我们在启发作文者立意时,还应鼓励他们打开思路,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联想。关于这一点,美学家朱光潜的写作经验是值得人们汲取的。他在一本美学论文集中谈起自己的作文方法时说过,“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日积月累到一定数量后再进行筛选,然后理出线索,起草纲要,才正式开始写作。朱老在这里说的“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其实就是指的浮想联翩,不拘一格,尽情发挥,多角度思维的意思。例如赞美“老马识途”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老马只会识旧途,不敢探新路”的观点。人人批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物时,学生也可赞美他的“忠于职守”。面对落花,有同学黯然神伤,哀叹美丽的失落;也有同学欢呼雀跃,赞美果实即将成熟。面对落叶,可以赞扬她的坚忍、乐观的精神:“不要紧,我们明年再来就是了”;可以表现她为自由而喜悦的欢快心情:“终于得到了自由,笑嘻嘻地辞了故枝”,还可以歌颂她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可以对她进行批判:“她以为大树要永远的赤身。”

苏轼吟庐山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山要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才能领略到大山的不同情态和丰姿。写作也是这样,只有作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事物,才能把文章写得深刻、新颖,别具一格。教师在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时,还可启发他们对事物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众多同类事物的比较,进行正反、大小、美丑等相对立事物的比较,由于这样坚持多维思考,学生作文立意的新颖、深刻与字里行间透出的辩证性,就定会愈加明显。

战玉森,张玉柱,教师,现居山东莒县。

上一篇:细品深读方可走进文本 下一篇:率性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