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生长

时间:2022-09-20 02:32:43

浅谈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生长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广泛种植,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文章主要对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进行分析,管理好这两个时期可打好水稻的生长基础,为水稻生产大丰收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萌动;幼苗;分蘖期;温度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04-1

1 水稻生长的幼苗期

1.1 幼苗期四阶段

萌动:胚根鞘(有氧时)或胚芽鞘(缺氧时)突破谷壳,外观上可看到“露白”或“破胸”。

发芽:当胚芽长度达种子长度一半,种子根长度与种子长度相等时为发芽,田间以“露尖”或“立锥”为标准。

出苗:发芽后不久,在氧气充足和光照条件下,胚芽鞘迅速破口,不完全叶抽出,生产上称“劈头放青”,随后第一叶抽出,当苗高达2cm时,叫出苗,这时第一对胚芽鞘节根出现。

三叶期(离乳期):接着第二对(1.0叶龄)和另一条胚芽鞘节根(1.5叶龄)依次长出,故胚芽鞘节根一般为5条,种子发育不良时可能只有3条,2.5叶龄时,不完全叶节根长出。秧田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些根。

1.2 幼苗期需要的条件

水分:风干种子的水分起点为14.5%,当种子吸水达风干重的23%时即可发芽,但达25%时发芽整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直播时,田间持水量60%~70%发芽出苗顺利。

温度:粳稻发芽最低温度为10℃,适温28℃~32℃,最高40℃~42℃。出苗及幼苗生长最低温度比发芽高2℃,16℃以上可顺利出苗,幼苗期能抵抗一定低温,但其能力随叶龄增加而降低。第一叶前可耐-2℃~-4℃,2~3叶时耐-2℃~0℃,3叶后耐1℃~3℃。长期处于15℃以下温度,叶片易黄化。

氧气:缺氧时胚芽鞘能正常生长,但根、叶不能正常生长。胚芽鞘在缺氧时能正常伸长是水稻耐水的适应性。只有胚芽鞘迅速升至水面见光和空气使其破口,空气才能下运,进行有氧呼吸,根叶生长加快,逐渐形成通气组织,适应以后的水层管理,发芽与氧气关系的阐明在育秧实践中极为重要。我国以前以水育秧为主,易发生烂秧,特别是温度低时更严重。有人认为低温是烂秧的主导因素。大量研究(汤佩松)证明,烂秧的主导因素是缺氧,低温是诱导因素。据此理论改进育秧方式为湿润(半旱)育秧或保温湿润育秧。

营养:三叶期为离乳期,以后进入自养生长期。研究证明在离乳期土壤中的养分和光合物质己积极参与幼苗生长,磷、钾在低温下吸收弱,苗体含磷、钾高抗寒能力强,而且其在体内再利用率高,所以磷、钾肥均要早施。

PH值:微酸性有利于幼苗生长(与起源有关),工厂化盘土育秧和旱育秧土壤PH应调至4.5~5.5,可抑制立枯病,易于培育壮秧。

2 水稻生长的分蘖期

2.1 分蘖的生长

分蘖发生的规律和缺位现象:水稻的分蘖规律和小麦相似,但由于栽培环境不同,分蘖发生位置和消长规律有差异。水稻胚芽鞘一般无分蘖,不完全叶极少发生分蘖,自第一叶起开始遵循n-3的蘖叶同伸规律进行分蘖。在秧田期,由于一般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因此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便也潜伏而不能萌发。所以有可能长成分蘖的,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几个分蘖芽,但能否萌发,仍还要看外界条件。插秧稻经过返青通常长出第2片叶时开始分蘖,此蘖位是n-1蘖(插秧秧苗叶令为n)。

影响分蘖的因素:品种:品种的生育期。主茎叶片数是决定分蘖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生育期或叶片接近,分蘖力则受品种对限制分蘖的环境因素抗性大小的制约。大穗或高秆常规稻,同一品种早播、插>晚播、插;温度:最低时气温15℃~16℃,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30℃~32℃,水温32℃~34℃;最高时气温38℃~40℃,水温40℃~42℃;光照:壮秧稀插,改善光照与营养条件有利分蘖发生;营养:当叶片含氮≥3.5%、磷≥0.2%、钾≥1.5%时分蘖旺盛。含氮2.5%分蘖停止,1.5%以下小蘖死亡;其他:浅插、浅水灌溉有利分蘖发生,深水或落干则抑止分蘖发生,苗期施用生长延缓制(如多效唑)可使株矮、蘖多蘖壮。

2.2 叶的生长

分蘖期也是长叶的时期。水稻除前三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三叶在长穗期长出外,其余的都是在分蘖期生长。

出叶规律:总叶片数:一般早熟品种12~13片叶,中熟种14~15片叶,晚熟种16片以上。同一品种因不同栽培条件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叶片数也相应增多或减少;不同叶位叶的生长关系:水稻叶从分化到展开经过叶原基分化、组织分化、叶片待伸长、叶片伸长、叶鞘伸长等5个阶段。不同叶位叶的生长关系是:n叶抽出≈n叶鞘伸长≈n+1叶伸长≈n+2叶待伸长≈n+3叶组织分化≈n+4叶原基分化、环境剧烈变化与有效措施对伸长叶与待伸长叶(n+1、n+2)影响最大;出叶间隔与出叶转换点:上下两叶伸出日数的差距,称为“出叶间隔”。分蘖前3天左右长出1叶;分蘖期5天左右出1叶,拔节后7~9天出1叶。所以叶片的出生按出叶间隔有两个转换点,称为“出叶转换点”。它是稻株生育阶段转换的标志,第一个转换点标志幼苗已至离乳期,第二个转换点则是进入或即将进入生殖生长的征兆。

2.3 影响稻叶机能的因素

一般最早出生的1~3叶,寿命只有10天左右,以后随着叶位的上升,寿命逐渐增长,以剑叶的寿命最长,有的可达50~60天。影响稻叶机能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矿质营养,另一是光照强度。据研究如果根部吸收的N、P2O5、K2O、SO3、Mg、CaO不能满足生长点的需要,下位叶片的营养就会向生长点转移,被转移叶片的光合能力就会下降。稻叶光补偿点约在600~1000勒克斯,旺长田群体下部叶片的光照强度如在光补偿点之下,制造的养料不足以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就会枯黄而死。

作者简介:张小芳(1975-),男,汉族,就职于云南省兰坪县中排农技站,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上一篇:关于玉米制种田实施免耕的实践 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作用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