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静脉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中的变化

时间:2022-09-20 01:50:06

肝静脉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中的变化

摘要:目的 在现有的超声技术上对肝脏发生弥漫性疾病时,通过测量肝静脉内径和多普勒血流频谱产生的不同程度差异来探讨超声诊断肝脏弥漫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189例经临床、生化、超声诊断为肝脏弥漫性疾病病例,超声重点测量肝静脉内径和多普勒血流频谱来分析肝脏弥漫性疾病。结果 肝脏弥漫性病变中肝硬化和血吸虫肝对于肝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频谱影响最大。结论 超声探查肝静脉的内径和多普勒血流频谱有助于肝脏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肝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肝脏弥漫性病变

肝静脉的内径和多普勒血流频谱的变化是随着肝脏弥漫性疾病的进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189例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肝脏弥漫性病变超声出现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来我院检查的肝脏弥漫性病变189例:肝炎59例(急性肝炎3例,慢性肝炎56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1~61岁,平均42岁;脂肪肝109例,男49例,女60例,年龄24~83岁,平均52.5岁;慢性血吸虫肝4例,男,年龄72~78岁,平均73.5岁;肝硬化17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14例,酒精性3例),男14例,女3例,年龄48~73岁,平均63岁。

1.2方法 使用麦迪逊SONOACE X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7MHZ凸阵探头。患者空腹8~12h,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探头于右肋下或者剑突下取第二肝门区斜切面,充分显示肝左、肝中、肝右静脉,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均呈蓝色血流并与下腔静脉的蓝色管腔汇合,适当调整探头方向,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尽量平行,保证肝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清晰,色彩丰富鲜明[2],重点测量中肝静脉内径、形态,并将多普勒血流频谱取样容积放置在肝静脉距下腔静脉3~5cm处,声束夹角小于60°,采集多普勒血流频谱波形及血流速度。参考Bolondi方法,将肝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改变分为三个类型:①正常型(HV0):三相波或四相波,即两个负向波,并有一个或两个正向波;②衰减型(HV1):频谱波幅明显降低,a波平坦或消失;③平坦型(HV2):频谱无波动、低平,类似门静脉血流频谱,呈连续性湍流[2]。

2 结果

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中肝静脉内径(表1)变化最大的是血吸虫肝和肝硬化(图1)内的肝静脉,变化最小的为肝炎内的肝静脉;在肝静脉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类型(表2)分析中:HV0、 HV1和HV2三个类型中居首位的分别是肝炎、血吸虫肝和肝硬化(图2)。

图1 肝硬化中肝静脉内径图 图2 肝硬化中肝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

3 讨论

肝静脉是肝脏唯一的离肝血管,在肝脏发生弥漫性病变时肝静脉的管径大小的变化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改变是比较敏感的,而且针对肝静脉管壁薄,回声不强的特点,选取肝静脉之一的中肝静脉作为探查目标来研究肝静脉在肝脏弥漫性病变中的变化。正常的中肝静脉约8~11mm,正常肝静脉血流除受心房压力影响外,也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为三相波或四相波(二个负波和一个或二个正波),三相波各分别为a、s和d波,a波是右房收缩使右房部分血流返回腔静脉,波及肝静脉而产生正向小波;s波是心室收缩期心房充盈,腔静脉血流回流右房,肝静脉内血流随之离肝,形成第一个负向波;d波是心室舒张早、中期,右房血流迅速流入右室,肝静脉血流继续流向下腔静脉,而产生第二个负向波。四相波型则是在s波和d波之间的正向小波称v波[2]。

正常的肝静脉血流频谱为HV0,异常的肝静脉血流频谱为HV1和HV2,患者在无心脏及肺部疾患时,肝静脉的顺应性依赖肝组织有无结构的改变。肝炎是肝细胞变性、胞浆水分过多,汇管区炎症细胞侵润、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肝细胞出现坏死、增生,肝细胞再生等,但小叶结构仍保存,无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纤维化[1];脂肪肝是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脂肪重量>5%肝脏重量,但肝小叶结构保存,无纤维化;血吸虫肝是寄生的血吸虫卵使肝窦扩张充血,肝组织水肿,肝细胞坏死、增生,造成肝小叶结构破坏,使肝脏变硬,变小[1];因此从上述的病理表现可发现肝炎和脂肪肝未发生肝小叶结构的异常,而血吸虫肝和肝硬化对于肝小叶产生结构性破坏,导致肝脏缩小、硬化,这直接导致了肝静脉的顺应性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肝静脉的管径变小,多普勒血流频谱降低(衰减型(HV1))或似门静脉血流(平坦型(HV2)),血吸虫肝的肝静脉衰减型(HV1)在四类肝脏弥漫性病变中所占比率最大,分析原因为血吸虫肝患者均为江浙来四川工作的人员,病员数量少导致所占比率增大;肝硬化的肝静脉平坦型(HV2)在四类肝脏弥漫性病变中所占比率最大,分析原因为各类肝脏弥漫性疾病在疾病发展到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不可逆的肝损害,肝脏缩小,硬度增加压迫肝静脉,相应的肝静脉顺应性降低产生类似肝静脉血流频谱(平坦型(HV2)),因此可见影响肝静脉顺应性的病变可影响肝静脉的内径、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和速度,并随着肝静脉顺应性下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4 结论

各类肝脏弥漫性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造成肝内组织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肝静脉血管的内径和彩色多普勒血流色彩、频谱、速度的变化,超声作为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它的便利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的特点,无疑是协助诊断肝脏弥漫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王牧,等.超声医学[M].第4版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85-896.

[2]焦明德,田家玮,任卫东,等.临床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55-457.编辑/哈涛

上一篇: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盆腔良恶性妇科肿瘤诊断... 下一篇:现代汉族年轻女性“倒三角脸”与“方脸”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