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难愈创面中的应用和护理

时间:2022-07-14 09:10:45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缺损难愈创面中的应用和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近十年来创面治疗所兴起的一种新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可以缩短愈合时间的新方法[1]。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软组织缺损难愈创面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软组织缺损难愈创面患者,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采取随机平均分组方法,50例患者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为观察组;50例患者行传统常规换药,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2.5±5.2)岁,创面大小20~160cm2,平均大小(63.7±6.4)cm2;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1±4.9)岁,创面大小25~158cm2,平均大小(64.0±5.8)cm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创面面积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观察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全麻或者局麻条件下进行,手术过程[2]如下:①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分离纤维分隔,开放所有腔隙。若感染严重,坏死组织较多,可分次清除坏死组织,同时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②根据被引流区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形状,修剪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用准备好的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填充被引流区,并确保VSD材料与引流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为了使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材料稳定、有效地接触引流创面,可以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材料的边缘与创缘缝合固定。将创面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用半透性黏贴膜粘贴封闭整个创面, 包括创缘周围2~3cm 以上的正常健康皮肤。引流管的封闭方法有戳孔法、“系膜”法和缝合法3 种。良好的密闭性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③术后将引流管接负压源,调整负压至60~80kPa。褥疮创面可以适当加大负压;④持续负压引流5~7天取出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如肉芽组织新鲜,可行自体皮移植术;少数创面分泌物多或创面肉芽组织不新鲜,应重新更换负压封闭引流材料,继续负压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植皮术[3]。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换药。

1.3统计指标[4]:患者平均住院总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满意度,其中换药疼痛度使用数字化疼痛强度积分表(NPIS) 来估计患者的疼痛强度,计分表为0到10的数轴表,0表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5为中度疼痛,6~7为重度疼痛,8~9为极重度疼痛,10为剧烈疼痛;满意度则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别统计满意和不满意人数。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软组织缺损难愈创面的治疗病程较长,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博士最先提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用于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5]。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阻止外界细菌入侵, 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护理操作,在采取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要求[6-7]:①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答问题,及时帮助患者化解心中的不满情绪。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②护理:四肢部位术后注意保持肢体抬高20°~30°;颜面部注意保持适当位置,不宜过高;③创面观察及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创面清洁,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包括颜色、有无分泌物、有无异味及异常疼痛等,需及时通知医生;④负压引流护理:保持创面持续有效负压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维持中心负压在20~60kPa,在保持有效负压的前提下,应尽量调低负压压力,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的创面出血、局部疼痛等并发症[8-10]。注意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瓶低于创面,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正常多为暗红色血性液体,24h引流量约20~200ml,引流液如果是大量鲜血,提示创面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难愈创面,可以加速患者愈合,减轻疼痛,减少抗菌药的使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施春妹,陈丽梅.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6):918-919.

[2]张建超,沈国良,赵小瑜,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5):987-988.

[3]高秀芳.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创面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7):1958-1959.

[4]钱晓玲,杨雪梅,房琴,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8-19.

[5]史同焕,董淑香,张志欣.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观察与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73-174.

[6]包亚明,于冶,肖贵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软组织损伤及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1,39(3):322-324.

[7]林华刚,方礼明.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治疗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3):263.

[8]孙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外科难愈创面的应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3-84.

[9]缪霜霜,徐小群,沈斌.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63-465.

[10]马榕,戴翔.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13-14.

[收稿日期]2014-06-04 [修回日期]2014-06-17

上一篇:伊班膦酸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骨痛... 下一篇:精细化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