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0 12:53:54

计算机专业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完成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研究并提出专业性综合人才培养的指标、课程体系以及层次教学的目标,力求培养规格要求全面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计算机专业全面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模式 素质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1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3-02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的发展,着力于不断的提高广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和目标。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学科知识”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注重对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为从教育模式改革,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培炎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我国计算机专业起步相对国外要晚得多,随着不断的发展,我计算机教育专业知识逐渐丰富,教育模式也随着知识结构的改变而进步,并一直进行发展和改革,为顺应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项专业素质要求。

(1)首先要具备极强的逻辑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我们在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时,曾经发现理论、抽象和设计是其学科形态的三个特点。学生进行三个特点的专业学习与训练,从而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性思维得以提高。

(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客观、严密、精确的学科,只有严谨治学的心态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科学的实旨。

(3)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不死守陈规,大胆创新才能在这门学科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软件的开发,这些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基础上,注重团队的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二、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1)人文类课程开设数量不足且教材针对性不强。目前, 我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上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数量是严重不足的,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在整改、调整、削减或压缩课程, 而此时人文课程的开设或怎样开设便成了一个很头疼问题, 而且, 有关人文素质类的专门教材和课程开发项目较少。

(2)对专业知识缺乏兴趣。逻辑推理以及理论演绎常常会令人感到枯燥以及思路混乱,因此造成很多学生的不理解,再加之沉重的学业负担让其逐渐丧失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使其上课时不能够集中精力,从而在面对专业知识不会主动去汲取和探究,没有了激情,丧失了斗志,被动的学习已经成为其绊脚石,在任何时间段内都不会达成高效的成绩。

(3)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本科教育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地失衡,在教学理念上, 只重视“授业”, 忽视“传道、解惑”的职能。在教育过程中, 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人”这一本体的培养和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了专家们所批评的“工具人”。这就造成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初入社会时,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的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存在欠缺,缺乏做大事的理想与规划,在小事面前又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业绩平庸,碌碌无为,造成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使其不能独当一面,毫无建树,不能适应实际工作以及社会环境的需求。

(4)个人发展不均衡。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以后,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因此对工作岗位存在着众多的不满,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又会发现学校的教育不能使其很好的适应工作和社会,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好高骛远,缺乏敬业精神,有些学生甚至缺少基本的职业道德,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能和人进行很好的沟通;知识面十分狭窄,欠缺道德、伦理、社会、文史、地理、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计算机专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学生在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训练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这将导致很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精神,成为一个病态的社会人。

学生因为心理上的因素,无法将自己的专业水准发挥出来,又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因此既无法贡献社会,又不能在现有掌握的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拓创新。

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病毒随处可见,的不断出没、黑客的侵袭等现象都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这些人都都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智商人,但是由于其低下的道德水平、畸形的个人成就感、淡漠的社会责任感,就会让人们质疑教育是否真的成功,这正是学生普遍人文素质低造成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要辅以人文教育,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精神。主要通过艺术、文化、道德伦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样的气氛和环境的熏染下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执着追求理想人格和世界的同时,追求完善自身,谋求个性的解放,反对盲从和迷信,坚持理性,一切从科学出发。只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不断的升华,不管在什么领域,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有益的方式去解决和对待。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育

计算机专业教学枯燥无味,常常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致,如果在其中加入人文因素,则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其中呢,成为对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的重大挑战,因此,只有进行观念、思想的转变,进行教育模式及教学方法的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模式上做到更加灵活多变和丰富。以下为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的几点建议:

(1)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程, 完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本科院校应开设社会价值观、法律与伦理、专业价值与伦理、思想品德教育等综合素质选修课程, 既可避免学生产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被迫感, 又有助于学生在无学业考试压力前提下, 自主地思考相关技术面对的人文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 我校开设了“中国近代史”、“思想品德”、“美术”、“音乐欣赏”等选修课, 让学生在接受人文学科知识的同时, 了解历史,陶治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专业知识中富含文化内涵。根据学科的发展规律,学科的发展是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因此才得到众多科学家的瞩目与执着,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特定的精神文明,计算机学科同样不缺乏人文精神,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人文精神让学生领会其深奥的科学文化,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和热情,培养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从多渠道获取知识。

(3)培养自学及质疑的学习习惯。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断的更新,要培养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要善于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找寻解决的办法。因此,在教学中药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4)通过实践提高素质。如何通过有限的能力以及有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要面对的重点与难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 深化课堂教学。这种来自现实的人文教育比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深刻、更直接、更持久, 更加有利于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 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 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改造自我, 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 以达到人文素质培养与人文精神提升的最优化。其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难题,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这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引导其正确地对待错误和排除错误,不但锻炼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出了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同时,灵活多变的实践内容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其潜质,将好的创意和成果进行展示和评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实践以组为单位,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树立团队意识。

改变以前对知识的灌输方式,采用指引教学法,人文知识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不断的领会,不断的应用。在教学中多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文素质以及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在反省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将学习的负担转变为人性和心灵的鸡汤。

参考文献:

[1]郭晶晶.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与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9):102-102.

[2]张树梅.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J].价值工程,2011,30(16):232-233.

[3]王丛林.如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金山,2011,(6):74-75.

[4]李伟波,熊凡.计算机工程专业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09-111.

[5]陶学恒,崔远慧,姚春龙等.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7-8.

[6]郭盛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9):75-76.

作者简介:

翁国秀,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

上一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下一篇:《电脑动漫活动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