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化教学——孤独症儿童进步的法宝

时间:2022-10-21 04:09:41

童趣化教学——孤独症儿童进步的法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中还是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使孩子乐于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童趣化在孤独症儿童教学中的尝试。

一、童趣化环境引领孤独症儿童回归童真

孤独症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障碍。由于这些障碍,人们在看待他们时就带上了有色眼镜,往往向对待“机器人”一样只发出单一、简单的指令。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孤独症儿童失去童真,无法体验到童趣。为此,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孩子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创设孩子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场景,引领孤独症儿童回归童真。

1.环境布置渗透教学

在教授孤独症儿童时,教师往往采取主题教学的形式,那么我们教室的环境就可以根据主题进行创设,给孩子一个形象直观的最佳环境熏陶。如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让环境成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手段。根据主题活动的变换,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创设不同的童趣化的世界。

2.环境布置注重师生互动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环境的布置上,我主张要留出一定的师生互动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布置,充分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在布置主题墙时,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并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将墙面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地让墙面说话。让孩子共同参与环境布置,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又真正地使他们融入环境中。

二、童趣化活动开启孤独症儿童心灵的钥匙

“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会自觉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孤独症儿童的各种能力远远不及同龄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只相当于正常儿童的婴幼儿期的水平。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童趣化教学手段是使孤独症孩子“乐学”的关键一步。

1.激发兴趣,创设故事化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天生喜欢生动有趣、形态活泼的语言、形象。教师要从孤独症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意识,把握孤独症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使教育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

课堂教学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化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童趣化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时,采用电教媒体等直观教具加上故事化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感知大小”的活动中,我用故事和动画导入,整节课用一个故事串接起来。这种上课的形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基本达到。

2.开展活动,创设游戏化情境

情境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能力的一种手段。我在进行教学时,就尝试着创设各种情境游戏。如“娃娃家”、超市、医院、邮局等角色游戏,语言表演、音乐游戏、手工制作等情境游戏,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用游戏法提高儿童的专注力。众所周知,当孩子注意力集中时,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注力是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的首要内容,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前提,孩子的专注能力越强,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其次,用游戏法提高儿童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各有高低,用游戏法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听懂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始,游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贴近孩子生活的游戏可以为他们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

而针对孩子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更多的情境教学。如在练习撕纸时,教师在纸上画上简单、可爱的图案,再在图案的边缘戳上针眼,孩子撕起来就会既快又充满兴趣。撕好后的图案再粘在别的纸上组成图画,做起这项练习时孩子是既开心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童趣化的手段不仅能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教学充满情趣,达到“乐学”的目的。我们要让童心、童趣、童话伴随着孤独症儿童的童年时代,让他们的童年焕发出跟同龄人一样的光彩。

上一篇:浅谈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下一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