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了!抱?不抱?

时间:2022-09-20 12:33:50

宝宝哭了!抱?不抱?

宝宝哭了,第一时间到底该不该抱?很多新妈妈都会为此纠结――

一方观点:一哭就要抱!不然宝宝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观点:不能一哭就抱!一开始规矩做坏了,往后宝宝就会认定“哭了就有抱抱”,那岂不是娇纵宝宝,让他养成了坏习惯?

宝宝的心声:啼哭是我们最早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有效方式啦!我们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比如冷热、饥饿、潮湿、疼痛、生病等;也用哭声来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有时我们会感觉好怕、好累、好孤单……

父母的误区:关爱=抱抱

在实际生活中,婴儿的每一次啼哭都需要父母对各种可能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辨别,这一过程有时基于一些书本的理论或医务人员的教导,有时可能是凭直觉或经验。如果不先查明情况,宝宝一哭就抱,相当于误读了宝宝发出的信号。所以,当宝宝啼哭时,至少要做些基本的排除,看看是否是生理上的需求。

如果排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那么这哭闹就是宝宝情感上的需求了。资料显示,能够在哭闹中快速有效得到父母关爱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哭闹会越来越少。

诚然,“抱抱”对大多数宝宝来说,都是一剂高品质的安定剂:肢体的亲密接触、温暖双臂的环抱、熟悉气味的氤氲……这些能同时满足宝宝的身心需要。

但是“抱抱”只是关爱的形式之一,爸爸妈妈还可以尝试其他多种关爱方式――

和宝宝说说话。一周内的新生儿就可以辨认出妈妈的声音了,当妈妈对他朗读或说话时,他通常也会表现得更加安静。

给宝宝听些轻柔的音乐。轻柔的音乐会让宝宝安静下来,尤其是胎教中曾用过的乐曲,效果尤佳。

给宝宝闻些甜美柔和的气味。甜美柔和的气味对安抚烦躁的宝宝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有些妈妈会用浸有母乳的垫子放在宝宝枕边。不过记得要时常更换,可别让甜美的气味变了质呀!

这些关爱方式能从不同的感官渠道向宝宝传递关爱,令宝宝感觉这个陌生世界并不冰冷。即便这些方法暂时都不奏效,也没有关系,宝宝自己会因此而发展出应对“失落”情绪的小策略,为自己提高“情商”而努力。

宝宝的心声:有时我是真的不舒服,真希望有人来安慰我一下啊……

父母的误区:适度关注=过度关注

适度的哭闹有助于婴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发育,对其体能是一种锻炼,但如果任由宝宝长时间哭闹,不仅无助于婴儿的发育,反而消耗其有限的体力,导致其抵抗力下降。1岁之内,我们对宝宝发出的“信号”,还是需要保持适度的敏感,同时也要给予适度的回应。

宝宝的先天气质各有不同,有些属于易养型,容易被安抚;有些则属于困难型,安抚起来就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如果爸爸妈妈怕宝宝养成坏习惯,置宝宝的先天气质差异而不顾,不作任何回应,那就不妥了。因为0~1岁是宝宝形成信任品质的关键期,外界给予的回应越及时,宝宝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度越高。

爸爸妈妈不妨尝试之前提到的多种关爱方式,可以轮流使用,将那份关爱传递给宝宝。适度关注不能等同于过度关注,“一哭就抱”确实有过度关注之嫌,但为了“做规矩”,任由宝宝哭闹,也会得不偿失。

其实,爸爸妈妈无需为“该不该抱”而纠结,牢记“凡事不能过度”即可。当宝宝哭闹时,想办法查明原委,哄一哄,疼一疼;如果确实找不出原因,就让宝宝练练嗓子,也无需内疚。爸爸妈妈能做到“足够好”就行了,不一定要追求“完美”。这个“足够好”就是“可以打70分左右,凡事尽力而为但也难免有错”。

上一篇:2岁宝宝=自私?两面派? 下一篇:宝宝学走的3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