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的3个要素

时间:2022-05-04 01:59:20

宝宝学走的3个要素

经常听到妈妈这样问:同龄的邻居孩子、同事的孩子都会走了,可我的宝宝还不会,为什么?难道我的训练方法不对?

第一要素:

宝宝什么时候会走,取决于内在的成熟度

在宝宝准备好以前,不管父母做什么,都没有办法让他提早学会走。宝宝什么时候会走,取决于他身心内在的成熟度,而非外在的训练。每个宝宝什么时候会大小便、会走、会说话都有自己的“时刻表”。妈妈不用担心,更不要和别的宝宝作比较。

一些商业机构可能会告诉你,他有一整套婴儿体能训练课程,能帮助宝宝尽早学会走路。婴儿体能训练课程和游戏能让宝宝感觉开心有趣,却没办法提高或加速他的运动神经机能的整体发展。

如果宝宝有下列动作,妈妈就可以放心:

能够用四肢爬行;

站立的时候会扶家具;

会沿着家具移动身体。

如果上述3点宝宝都能做到,说明他的肌肉和神经发展是正常的,他迟早会迈出爸妈期待的那一步。

一般来说,8~20个月之间学会走路都属正常。

第二要素:

宝宝的性格影响学步的速度

宝宝学会走路,需要协调3项因素:

1. 肌肉力量;

2. 平衡感;

3. 宝宝的性格。

性格对学走的影响常常被忽略――

:) 性情温和的宝宝,遇事比较谨慎,对迈步走路这件重大的事情,他自然也很慎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准备好了再行动;

:) 有的宝宝性格比较冲动、喜欢运动,就算同样的好奇心,他也会比别的宝宝更早、更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通常这样的宝宝也更容易发生意外,当然,他学走路也会比较早。

:) 胆子小的宝宝,个性谨慎,行动缓慢,你急他不急,凡事有自己的主张和计划,一切就绪了,他就稳稳地开步走了;

:) 喜欢安静或者爱动手的宝宝,他会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动手动眼上,譬如他喜欢用眼睛观察环境,热衷动手探索,摸摸这,捣鼓那,但对大运动缺乏兴趣。这种性格的宝宝,走路的时间很可能会比其他宝宝晚一点。

特别提醒:宝宝学步的早和晚不代表他智力的高低和运动能力的强弱。

第三要素:爸妈帮助宝宝学步的方法

牢记3个原则:

1. 给宝宝一个宽敞而自由的空间,让他尽情地安心地玩耍和练习走路;

2. 给宝宝足够的鼓励;

3. 尊重宝宝的天性,耐心等待,让他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学走。

掌握5个细节:

1. 帮宝宝扶家具站立,逗引宝宝双手扶家具慢慢移动身体,直到他单手扶物也能保持平衡;

2. 把家里的家具安排成适合宝宝学走的队列,给宝宝提供学走的稳固的支撑物;移开无法承受宝宝体重的物品和家具,确保安全,如挂衣架、轻巧的折叠椅、塑料衣橱等;

3. 经常让宝宝光脚,在安全的地板上练习迈步,让他的双脚能“感受到地面”;

4. 当宝宝感觉害怕的时候,及时给他安慰和鼓励,爸妈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躁;

5. 带宝宝到鞋店买一双大小合适的鞋。

避免下列5个错误:

1. 宝宝的衣物穿得过多或过厚,影响活动;

2. 宝宝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老是抱在大人的身上;

3. 由于大人的疏忽,使宝宝对移动身体留下不好的记忆,畏惧学走;

4. 居家环境不合理,无法让宝宝主动扶物走;

5. 宝宝常被放置在学步车之内,没有走的机会。

重要提示:

1. 学会走路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但它只是宝宝掌握的工具而非目的;

2. 学会走路以后,宝宝开始向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不断迈步;

3. 学会走路后,宝宝开启了自我意识成长的新阶段,将要以一个崭新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

4. 学会走路以后,宝宝可以进行其他更有趣、更重要的学习。

宝宝会走,意味着什么?

你不必再事事包办代替。

宝宝学会走路了,意味着他要逐渐脱离大人的掌控,他开始运用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一步一步迈向独立,最终变成完全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个体。这时候,宝宝出现“唱反调”显示出他对“自己作决定”这件事已经有所觉察现在,你最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教养方法,不能再事事包办代替了。

一起体验分离。

宝宝学会走路了,他就会经常迈着蹒跚、摇晃的步子离开你,随后又急急忙忙地回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他会嬉笑着离开你,逗你追赶上他、再给他一个拥抱。这样的尝试和游戏会不断反复。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孩子正在试验自己和母亲的分离,体验分离的感觉,体会自主行动的快乐,这让他深感满足。大人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跌倒、闯祸而限制宝宝。

上一篇:宝宝哭了!抱?不抱? 下一篇:宝宝睡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