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成都市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时间:2022-09-20 11:29:14

提升成都市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投入研发新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企业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以成都市为具体事例,提出成都市本土企业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优先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本土企业;政府支持

一、自主创新的科学界定

创新理论最早于1912年提出,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这一书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开发一种新的产品,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者控制原料或者半成品一种新的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①。

而自主创新是指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后,通过自主的消化吸收并加以改造从而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可分为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我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并且强化本土企业自己积极主动寻求创新的作用,在创新过程中,要想保持企业持续长久的竞争力,本土企业必须积极主动探索。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是促进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企业存续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待提高,我们的产出很大部分还是靠加工制造取得,真正的核心技术很多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企业如果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具备自主品牌,存续期往往不会很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要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据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大部分为外国人所有。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我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仅占20%~40%。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核心技术知识成为企业、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等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对自主创新重视度不够,技术和经费投入少。纵观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都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必备要素之一;相反,凡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往往也缺乏活力。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我们需要注意研究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只有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并积极地运用到解决这些问题和消除制约因素的实践中,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要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一般来说,创新型企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会达到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在30%以下。而当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仅有30%左右来自科技创新,这与发达国家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还很大。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大多来自粗放型生产方式,如重复投资、扩充非规模项目和密集劳动项目等,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抵抗市场高风险能力较弱,难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必须立足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例如,阿根廷被经济学界认为将是第一个迈进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太过于固守发达的传统农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传统优势被取代,最终导致国家经济的丧失。

三、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且未充分利用

2000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仅为65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是第9位,到2005年已增至204亿美元,2011年达到1018亿美元,在世界上仅低于美国和日本,居第3位。虽然企业研发经费总额有大幅增长,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经费投入差距还很大,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比较薄弱,远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将研发经费的大部分用于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完善,仅三分之一用于属于创新范畴的新产品开发和基础研究。而且,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不愿把经费过多用于对长期性的、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往往更愿意研发短期性的、见效快的项目。

(二)自主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据统计,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有近4万人,但是仍有一部分高级科技人员密集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甚至有些技术中心没有一名博士。而同时,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量具有专业科技技术的人才流失。有的国企单位在人才流失的同时,很多核心技术与商业秘密也被员工带走,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难以引进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引进后还留不住,人才频繁更换流失。

(三)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企业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纵观世界水平,企业和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处在世界企业价值链尾端,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比如,在钢铁业企业中,连轧技术和连铸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是在中国,在申请的连轧技术和连铸专利中,外国企业分别占到了48%和43%。在软件业企业中,支撑软件和系统软件可以代表该企业的技术水平,而我国软件只占到了其中的74.2%。

(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从我国企业的创新的投入强度可以看出,企业还没能完全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中创新产品所占比例非常少,后来逐年得到提高,在2002年达到了16.07%,但到了2003年又降到了14.61%。但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现今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实现紧密结合产学研,这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政府是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经费的主要源头,企业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这说明我国的产学研还未充分相结合。2009年,在我国支出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研发经费中,大约4/5是来自于政府,来自于企业的经费只占到1/5,高等学校从企业获得的资金只占35.9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产学研体系还有待加强。

本文主要以四川省成都市为具体事例,通过结合成都市的地理、人文环境,成都市本土企业的特色,探讨提升成都市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成都,作为西部最具代表性城市,有“天府之国”之称,是中国财富第四城,综合实力是西部第一。浓厚的人文环境、怡人的气候环境、丰富的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吸引了众多企业来此招商引资,为成都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其中,成都市本土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为成都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在本土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也至关重要。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在《财富》论坛第四站花落成都,成都成为中国财富第四城,越来越多的投资资本流向成都的环境下,成都市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鼓励更多本土企业实行自主创新,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四、成都市本土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政府的大力支持助推本土企业自主创新

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行为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只要企业肯于创新,肯于求发展,政府都会予以适度资金支持,消除企业后顾之忧。2010年,国家发改委及科技部同时提出将成都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成都市随后出台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10-2015)》,计划用5年时间,将成都打造成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在这一背景下,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创新创业种子资金。成都市范围内的企业,在创业起步初期将可获得来自种子资金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果或者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政府还将予以表彰并给予资金支持,对创新创业型人才也将予以奖励。

(二)《财富》全球论坛的举行有利于成都市本土企业走出去

2013年6月6日-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这对成都本土企业将有积极正面的意义。通过此次论坛,全世界的视线将聚焦成都,更多的跨国公司高层能亲自感受成都的创新精神,体会成都的产业方略,了解成都的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能够通过这个窗口更进一步地了解成都,有利于成都本土企业走出去跟世界顶级企业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这对成都本土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

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力证明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继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成都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本土企业抓住机遇,奋发向上,力争上游,将是大有可为的。

五、提升成都市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企业要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关键,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优势。要想紧紧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水平,增强总体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政府投入的监管力度

科研经费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支持,所以政府要采取有效管理,从资金的投入、使用到评价每一个环节,确保科研经费用到实处。首先,要确保投入的领域、方向、对象科学合理,有效保障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对投入后的使用实施严格监管,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管机制;最后,可以把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和相关科技管理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业绩联系起来,建立一个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督促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实现科技投入效率最大化。这对成都市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2.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

在整个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城市成都有着不同于其它城市的优势来吸引外部投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税收政策,吸引外部投资,进而为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供支持。例如,为鼓励企业投入更多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可提高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并且适当降低对企业自主创新所得的税率,并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

3.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首先,鼓励银行给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贷款。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时,由于规模太小,达不到银行给予贷款的条件;有些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由于具有风险,银行不敢贷款支持这些风险项目,这些情况都是目前存在于成都市本土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银行的拒贷很可能就扼杀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力。针对这些情况,政府要敦促银行机构,适当放松对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贷款条件,并对企业市级以上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给予优惠贷款,市政府对优惠贷款给予贴息。其次,鼓励创新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构建足以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成都创办风险投资基金和股份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设立创业风险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4.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

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把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重点目标之一,并且要提供有竞争力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来川。要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入手,探索灵活的薪酬制度,如年薪制、项目收益分配制,对留川的高校毕业生政府提供适当的住房补贴等,这样可以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同时,督促企业给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兼职机会,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人才发掘的机会;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业,政府给予创业指导与政策优惠。成都市本土企业可多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直接输送机制,这样不仅能在当今就业难形势下留住人才,并且能形成长期互动机制,长期互惠。

5.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也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来的民营企业也随之在市场上异军突起,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独立性,而创新成为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理念。海尔、吉利、中兴等民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尊重与重视。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98%以上,提供了85%的就业岗位,工业总产值占GDP的60%,我国65%的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就业、创新及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目前还受到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狭小、融资困难等问题的困扰,使其强烈的创新意识与想法不能付诸行动,因此,为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6.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为解决具有公共属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问题,保护创新者的创新收益。只有建立明确的产权保护制度,才能避免“搭便车”问题,才能激发技术创新者的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可以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全国中小学开始普及教育,在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政府组织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活动,督促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认真履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还可以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介组织。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信用评价以及失信处罚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申请、处理纠纷提供完善的指导与服务。

7.鼓励并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

充分有效的利用我国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把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渗透到各行各业或各个领域。加强国内外的科技沟通与交流,并建立合作机制。鼓励并大力支持国内的企业“走出去”,并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和产品研究研发机构。把我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更多的出口到国外。

成都市本土企业可以借力《财富》论坛的召开,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聚焦成都的时候,积极向外推销自己的高新技术及特色产品。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成都的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 姜卉,《大力提升大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连干部学刊,2012(2).

[3] 齐丽梅,《关于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特区经济,2010(5).

[4] 蒋洋,《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评价》,软科学,2011(2).

[5] 马刚,《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2).

[6] 魏彦博,《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5).

注解:

①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上一篇:分析研究企业文化中的创新问题 下一篇:公路交通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