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采血室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晕针

时间:2022-09-20 11:27:10

门诊采血室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晕针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采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晕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相同采血高峰期月份来比较晕针发生率。结果: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晕针率明显降低。结伦:杜绝了重度针晕和减少了中度和轻度晕针的发生,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关健词:门诊采血 护理措施 预防晕针

晕针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患者的心理和护理行为是影响晕针的两个重要因素,晕针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应医患关系。积极地调整自已的护理行为,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晕针的发生[1]。我院2014年应用预见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晕针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一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由于医院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使护理工作量大增,采血室护士少,使本来已经繁忙的采血室更加热闹,每天叽叽喳喳。有时一天3人晕针,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门诊采血7252人,发生晕针86人,晕针率1.19%,护理人员工作紧张。

2.对晕针的原因进行预防

2.1患者的心理 精神紧张是患者发生晕针主要心理因素。对采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充分放松,从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2.1.1采血前晕针是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采血前给患者配带墨镜避免看到采血操作,患者没看到血就不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没有见血这个条件就没能形成晕针反射,基本上可以消除或减轻晕针发生。

2.1.2采血后晕针是精神紧张和疼痛刺激,采血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首先能成功引导患者开口讲话是关键,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语言交流服务,谈论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在交谈中不知不觉采完血。

2.2.患者的生理

2.2.1 晕针主要发生于体质虚弱以及对痛域敏感者。人在疲劳状态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针刺激承受能力就差,告诉体质虚弱患者尽可能在身体不疲劳时来采血。

2.2.2饥饿或空腹 范慧娟[2]统计空腹引起的晕针占晕针总数的42%。饥饿时机体的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加上饥饿时机体的应激能力差,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针。对于身体有些不适、过度劳累和过度空腹患者,如是健康体检者,建议其明天再采血。

3.预见性护理措施

3.1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上班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操作技术达到最佳状态,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报务。

3.1.1仔细观察:身体虚弱患者和情绪紧张年轻人易发生晕针,面色稍白和体型瘦弱者要特别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尽量平卧位采血。对采血前较紧张的患者可以暂缓采血,等患者情况控制好了再采血。对采血时较紧张的患者嘱患者深呼吸,使身心放松,降低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出现不适的患者,让患者头侧一边伏在采血台,护士用手按摸患者颈椎两旁可减轻晕针症状。

3.1.2耐心询问:反问式查对时通过患者的回答,了解患者性格特征。询问是否有晕针史,有晕针史的了解严重程度,轻度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和熟练的穿刺技术解决。中重度晕针史者平卧采血,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供血,减轻晕针患者的症状。

3.2血管的选择 在肘窝处选择粗大充盈、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肘正中静脉位置表浅,主干粗短,体外易于触摸显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次选贵要静脉,最后选头静脉[3].。止血带系在穿刺点上端大约6cm处,使静脉充分显露,选择有进针把握的静脉,把握好静脉进针点和角度,可以避免反复进针或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疼痛。

3.3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晕针是针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引起。护士业余时间相互切磋穿刺技术,老资历护士对年轻护士通过临床实践传教角度好穿刺点的选择。进针后采用固定针头后硅胶管的方法,避免固定针头时上翘或更换真空管时移动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消除疼痛对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紧张。不断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以熟练静脉穿刺技术一针见血,避免反复多次穿刺,造成采血部位剧痛,促使晕针现象的发生。

3.4高峰时段增加护理人员 晕针发生原因主要是紧张、劳累、空腹,怕见血的患者在采血室紧张的气纷中等候时间过长易晕针。实行实时调整采血护士人数,每天护士长在高峰时段巡视,及时增减护士,以适应门诊护理工作变动大的需要。

3.5改善患者采血环境 患者在过度饥饿中站着排队时间过长易晕针, 采血室申购了排号机,结束了以前采血排队的历史,使患者不用带着病,还要空腹站着差不多一小时,导致晕针的发生率增高,购置较多坐凳,播放轻松的音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性化服务氛围。

3.6增加抢救设备 备急救物品和药品盒,固定放置,设专人管理。设有葡萄糖粉和开水供给轻中度晕针患者饮用,购置了抢救车床和氧气瓶,使发生晕针的患者得及时处理,抢救措施迅速到位患者恢复快,晕针症状相对减轻。

3.7增设导医岗位 导医在候诊厅护士的对面,补充了护士视线观察不足的地方,随时观察患者的动态,发现面色稍白或不适的患者,马上按排平卧车床,能提早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发生晕针和降低晕针严重程度,这是很好预防晕针的措施,。

3.8制定晕针应急预案 制定晕针应急预案加大对护士培训力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晕针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抢救技术水平。

4.结果

通过对晕针原因进行预防,实行预见性护理措施,使护理人员对晕针预防救治能力大大提高。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采血患者8150人,发生晕针35人,晕针率0.4%,没有重度晕针发生。有效保护采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讨论

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是发生晕针的基础,过强的刺激是发生晕针的诱因。为有效避免静脉采血时晕针现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注重护士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杜绝了重度针晕的发生,减少了中度和轻度晕针的发生,使医患关系更加融合。

参考文献:

1.蔡燕. 晕针的原因和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2599.

2.范慧娟.静脉输液致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医杂志,2007,16(12):1713-1714.

3.李小萍.王克芳.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0.

上一篇:50例农村女性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