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时间:2022-09-20 10:24:48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关键词】“全人”发展 数学学科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5-0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尤为重要。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首先,要明确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哪些德育渗透。

1.数学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数学这门学科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每个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通过攻破难题的喜悦,懂得知难而进,勇攀高峰。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折射出做人的原则:做人要讲究诚信,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通过课堂要求,课下作业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数学学科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教师经常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获得知识。在讨论探究过程中,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正所谓“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究。

3.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经久不衰的主题。数学学科蕴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一是向学生讲述我国在数学发展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例如,在学习负数时,向学生讲述负数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负数的国家,战国时期李悝(约公元前455-前395年)所著《法经》中已出现使用负数的实例。公元前3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率先给出负数定义。勾股定理的发现比其它国家早很多年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实例。其次,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祖冲之等故事,教育学生要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用他们高贵品质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要做他们那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4.数学学科教学能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数学知识之间也是如此,数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过程中,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存在个性之中,个性又有不同于共性的地方,学习直线公理时,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其次,要探索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重要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挖掘教材内容,寻找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知识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利用课外图书、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前,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点”这一知识点之前,可让学生查找有关“黄金分割点”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黄金分割点”在军事、舞台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查阅我国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故事,在学生心灵上都会有一些触动。

3.通过设计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活动也是很好的办法。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例如,学习完三角函数之后,设计如何测量旗杆高度这一数学活动,学生从分析测量方法――动手制作测角仪――具体操作实施――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都是同学们精诚合作的结果,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使同学们在“玩”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使道德情感得到提升。

再有,要坚持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1.坚持长期性原则

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面对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个人“德”有些缺失,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教学中每一个德育亮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想起来了就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要坚持长期性。

2.坚持科学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要有科学性。

3.坚持实效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走形式,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要注意实效性,使其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

教育工作,德育为首。只有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德育教育更切实有效地实施,实现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使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具体实践 下一篇:潜移默化 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