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误诊38例分析

时间:2022-09-20 09:05:57

慢性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误诊38例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误诊原因,以利早期诊断治疗,提高生存率。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对临床资料及症状体征进行汇总,分析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38例。结果:有的患者初始症状不典型,有38例误诊,初始误诊率18%,开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4例,肺感染肺炎5例,急慢性性胃肠炎3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4例,急性脑血管病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间皮瘤2例,肺栓塞1例。误诊为其他病3例。最长误诊时间4个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舒张性心力衰竭,基层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检查手段缺乏,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误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025

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1]。2008~2011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对临床资料及症状体征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10例,男116例,女94例,年龄42~85岁,平均73岁。其中冠心病10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7例,肺心病32例,心瓣膜病6例,糖尿病11例,心肌病9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衰的判定标准:具有两项主要条件或具有一项主要条件及两项次要条件即可诊断:①主要条件: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呈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静脉压升高;肝颈返流征阳性。②次要条件:足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肝淤血肿大;胸腔积液;HR>120次/分;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1/3。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①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②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③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④超声心电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等。并且患者在出院时明确心力衰竭为本次住院的主要诊断。

结 果

误诊情况:患者就医时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例;支气管哮喘4例,肺感染肺炎5例,以腹胀、腹部痛、恶心、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慢性胃肠炎3例,以头痛、头晕、烦躁、乏力等症状为主诉而被误诊为脑血管病3例,以咳嗽、咳血、胸痛、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4例,间皮瘤2例、肺栓塞1例,以少尿,水肿,乏力为主要症状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误诊为其他病的3例。其中,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误诊为其他病11例,舒张性心力衰竭误诊为其他病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更易误诊,最长误诊时间4个月。

讨 论

误诊的主要原因: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老年人多合并慢性疾病,多种疾病并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动脉硬化,2型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多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而一般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造成判断困难而误诊。慢性咳嗽、疲乏、无力为老年人常见症状,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乏力更是常见,夜间咳嗽加重,咳黏痰而致气喘,肺部常可闻及喘鸣音及湿性罗音,常年不消,极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老年人心力衰竭时,胃肠道、肝脏淤血,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部疼痛甚至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并且常以此为主诉就诊,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老年肺间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听诊常有湿音,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误诊。部分老年人心力衰竭时主要表现咳嗽、胸痛、乏力咳血等,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间皮瘤、肺栓塞等,忽略了心力衰竭的发生。②典型心力衰竭不难诊断,但部分基层医师对不典型心力衰竭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认识不够,极易误诊,故临床医师要全面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资料,特别是正确合理使用包括心脏彩超在内的辅助检查,基层医院有条件尽早开展脑钠钛等辅助检查等,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76-1094.

上一篇:体外冲击波碎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