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9-20 07:59:4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49-01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40例,经过心电图、常规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均符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特点。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应用西药治疗20例,一组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20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经早期诊断明确,治疗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心功能改善、心肌酶改变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方向,中药配伍西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易于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西结合治疗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急性心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包炎、心源性休克,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有利于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恢复。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差是急性重症心肌炎的特点,临床治疗的只要方法主要为抗感染、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营养心肌细胞支持疗法,效果不是很好。我院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其中男患28例,女患12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2岁。住院3―26天。

1.2 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西药治疗20例,一组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20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和治疗时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 诊断与治疗

1.2.1 诊断 ①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发热的程度不同,体温37.5-40℃、可有轻度的咳嗽、咽红疼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来院诊疗前1-3天科自觉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的症状,其中有1例出现胸痛,1例不能平卧。入院体格检查血压为:95/65mmHg两肺听诊可闻及干、湿音。心尖部可听见减弱的第一心音及舒张期的奔马律。

②实验室及电诊检查 我院使用的心电图为标准18导联,心电图显示为严重,多种变化心电图。8例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伴有完全右束传导支阻滞,5例伴有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表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为10例。有6例心电图近似心肌梗死;为前简壁、急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死样图形。有异常Q波形成,伴有损伤性的ST 段弓背上抬约0. 1 ~ 1. 3mv,T 波倒置。持续3 天左右,异常Q 波消失,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T 波正向[1]。无其它性心律失常。入院应在1天、2 天、3 天、1 周、10 天的时候测血清心肌酶学(CK - MB、CK、LDH、AST、或TPn - I)检结果显示不存在持续性升高,没有心肌梗死的酶学的变化过程,尤其以病变较严重时、累及相对广泛的时候血清肌钙蛋白-I较明显的升高可持续10左右。

③心脏彩超显示7天后均可见舒张功能下降,心肌收缩,有1例患者合并有少量的心包积液。

1.2.2 治疗①西药治疗组:吸氧,卧床休息,维生素C100~200mg/(kg•d)加入葡萄糖液20~50ml静脉注射,3~4周为1疗程。辅酶Q10有保护心肌作用,每日肌注5mg,连胜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谢,每日静脉注射100~250mg/kg,连用2~3周。 ②中西结合治疗组在对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参芍丹麦汤治疗,药物方剂:赤芍10g,丹参20 g,桂枝10 g,西洋参20 g(另炖服),20 g,黄芩20g,丹皮20 g,潞党参20 g,麦冬2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日服。

2 结果

中西结合组比单纯西药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心功能都有所改善结果详见下表.

3 讨论

两组均为20例患者,从临床症状上中西药结合组有效18例患者,无效2例有效率达到了90%,而西药治疗组有效14例患者,无效6例,有效率70%,中西结合组有效率高出20%,说明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改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从心电图上中西药结合组治愈14例患者,有效2例,无效4例,有效率80%,西药组治愈10例,有效2例,无效8例有效率60%同比中西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低20%,说明中西药结合能改善心肌细胞的功能,从而使心电图显示逐步恢复正常。在心功能疗效治疗后中西结合组EF:24±3(%),SV:17±4ml,CO:1.1±0.06。西药组EF:13±5%,SV: 8±7ml,CO: 0.5±0.02ml,中西结合组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脏供血,使心脏供血增加。心肌酶改变中西结合组CK:601±19.1U/L,LDH:385±12.1U/L,西药组CK:350±19U/L,LDH:279±35.5U/L,中西结合组明显增加了心肌酶,更好的保护心肌细胞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西药治疗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差、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对发生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时候,西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时,用药机制及临床效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在药物治疗上西医无特效方法。而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正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西药和中药的特点, 改善了西药耐受和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慢得弊端,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药讲究对症调理,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属热病伤阴,气阴两虚,心血不足,热结血瘀[3]。所以方剂中加以滋阴益气,凉血清热,祛瘀活血之功,可补益正气,从而达到改善心脏微循环,降低心脏负荷,减轻炎性所致的水肿,使毒素作用降低,改善心肌收缩特性及增加心肌传导功能。

因此及时快速的早期诊断能给患者在治疗上指导正确的治疗方向,给治疗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博得了有力的时间,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取得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俊杰,孙翠芳,吴忠.10 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经验[J].海南医学,2004,15(4):1-3.

[2] 张瑶,张莉平,柳德学.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6 6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9,24(2):32.

作者单位:417000 湖南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中医辨证滋阴益气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 下一篇: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