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主业发展优势

时间:2022-09-20 06:55:05

立足主业发展优势

春节前,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梁田先生。这位退休前曾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老专家,如今依然工作在顾问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在谈到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发展战略时。梁田先生向记者表示:“未来的几年,我们将继续走‘立足主业。巩固和发展大、中吨位级产品的主导优势,纵向扩展系列,横向发展规格’的道路,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企业的立命之本。”梁田先生还告诉记者:“小吨位级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竞争也最为激烈。2003年我们再次引进了日本三菱1.5-3.5吨内燃叉车制造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

请简单介绍,从第一台叉车到现在,大连叉车走过的阶段和历程。

梁田:1958年曾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内燃叉车,由此开创了大连和中国的叉车制造业史。大连叉车已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仿制阶段,1958年生产的第一台内燃叉车就是仿制前苏联的W4003型万能机,其后的5-10吨级液力传动叉车都属于这个阶段的产品;第二阶段是原机械部和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组织的联合设计统图阶段,我们曾作为中吨位级产品的主任设计师单位,积极参与了这项对推进中国叉车行业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工作;第三阶段为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阶段,公司先后引进日本三菱大型叉车和小型叉车制造技术,引进日本尼桑电瓶叉车制造技术,经消化吸收扩大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第四阶段就是自主创新阶段,目前大又已成为国内唯一的1-45吨全系列内燃叉车、集装箱空箱堆高机、集装箱重箱作业叉车、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牵引车、电瓶叉车、特殊功能装卸运搬机械7大类、80余个系列、300余种品种规格的运搬机械专业化生产企业。

记者

请介绍一下贵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

梁田:评价产品的技术水平应当从产品性能、使用性、可靠性、商品化几个方面去评价。目前,国内中、小吨位级产品由于受国产配套可选择性差以及产品技术来源单一的影响,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当然,产品水平还取决于构成产品整机的主要部套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质量水平;产品水平还与产品制造工艺手段相关。

公司产品类型和品种比较多,不能确切地用一句话去定论产品的技术水平,但从产品结构去分析,大体上可以这样来概括:配置进口关键部套件的中、小吨位级产品,应当纳入中端产品的档次;而10吨以上大型叉车、集装箱叉车、正面吊运机的产品技术来源于国外先进技术,关键部套配置与国外同类产品相近,从这类产品实际的使用效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品质等同于国外同类产品。

记者

作为行业的一位资深专家,您认为在出口方面叉车生产企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梁田:近几年伴随着国外加工业向中国的转移以及国外市场需求的延伸,叉车出口量增长大于内销量的增长,拉动了叉车销售量的快速增长。2007年全行业出口叉车47000台,这也仅占海外市场不足6%的份额,说明出口叉车的潜在市场还很大。

在大好出口形势下应当引起重视和注意的是:产品执行标准尽快与国外全面接轨,为产品的市场准入提供支撑,同时应重视产品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当前国内的诸多叉车制造商无一例外的都在打出口这张牌,盲目无序的竞争以及失去平衡的性价比将会对长远的海外市场目标构成影响。甚至是一种极大的隐患,与此同时还应当防范和避免反倾销调查给企业带来的诸多麻烦;建立包括适用的营销网络组织在内的售后服务体系、配件保障体系,是从长计议创建海外大市场格局的一项必须重视的举措;当前,人民币仍在继续升值,对美元结算的出口产品将会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各制造商非常重视IS09001、cE等认证工作,获得这些认证固然重要(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但不断完善自我更为重要,有了“通行证”不一定就是尽善尽美,国外准入“门槛”的高低应在我们的把握之中,把提高产品水平作为常抓不懈的要务。

记者

据悉,中国叉车制造商多达100多家,而且还有很多准备进入的“门外”观望者,对此你如何理解和看待?

梁田:确实是这样,叉车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国外吸引力很大,当前中国叉车制造业呈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一:国内本土叉车制造商大扩军

这其中有具备相当实力的“门外”企业:由汽车制造行业涉足叉车的江淮重工;由工程机械制造的骨干企业涉足叉车的柳工股份;由柴油机行业涉足叉车的玉柴股份、洛阳一拖等。本土叉车制造商的大扩军将会改变叉车制造业的结构,推进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点二:国外军团抢滩中国市场

继林德、TCM先期进入中国之后,近几年占据世界工业车辆企业排行榜显著位置的国外精英企业大汇聚,不失时机抢滩中国大陆市场。据不完整的统计先后有20余家外企进入中国,形成一支很有实力的国外军团力量,中国叉车市场格局正在或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大有挤占半壁江山之势。国外军团大多以小吨位级的高端产品技术,加大本地化的转换,向着适应中国市场的中端产品推进。

特点三:品牌产品销量集中度明显

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中,名牌产品的销量集中度十分明显。本土企业的合叉、杭叉、大叉三家企业总的销售量占全行业销售量的60%,而其中合叉、杭叉占据全行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产品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2007年安叉、杭叉、大叉列入世界工业车辆企业排行榜前20位。

特点四:叉车市场的大整合

实际上,叉车市场格局的整合早在三四年前已经开始,原中叉公司17家成员厂中已有5家不再生产叉车,国内强势“门外”企业的入围,国外军团的加入打破了维系了几十年的叉车行业格局。战国纷争、烽火连城这是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大浪淘沙,立足强手之林只能靠自己,谁能胜出谁能成功,市场对任何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中国叉车市场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整合,世界叉车市场格局也将因中国的加入开始发生变化。

记者

如上所述,您认为“中国叉车市场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整合”。那么这种整合将会在何时发生?有哪些标志性特征?

梁田:从近几年叉车市场形势看,大多数叉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销售业绩逐年提升。于是叉车生产遍地开花,投资和扩张力度加大。我个人预计最多在5年之内国内叉车行业的构架会出现一次大整合,这种整合的特征有两个标志:一是从行业结构上,国内具有技术潜力的实力企业稳步进入规模生产的良性轨道,立于世界叉车制造业的强手之林;同时有部分叉车制造企业遇到的困难不断放大。二是从产品市场竞争力上,国外叉车企业军团的产品生产向本地化转移,中国本土企业也不再只关注低端产品,向着中端产品推进。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差距不断缩小,中国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力的冲击。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只有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应对。

记者

目前叉车市场状况如何,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梁田:1996-1998年叉车行业连续三年销量下滑。自1999年开始。中国的叉车制造业持续9年以平均300%以上的年增幅高速发展,这表现在: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叉车的市场需求,2007年内销叉车预计可达92000台左右;二是叉车出口形势看好,2007年全行业出口叉车47000台左右,占全行业销售量的34%。以上三组数字表明,叉车市场连创新高,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叉车制造业已成为初具规模、配套齐全的产业;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得到增强。我对叉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叉车行业奠定了基础,出口势头不减又为销售市场添翼,在未来几年国内叉车行业仍会保持增长的势头。

当然也存在着值得应对和重视的市场环境,如紧缩的资金政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配套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日趋激烈的竞争,都需要企业去面对。

上一篇:叉车企业致胜法则 下一篇:靠适用品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