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大诗

时间:2022-09-20 06:09:30

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大诗

摘要:诗就是生命本身,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科学理论和诗在诗性自由上具有相通性与一致性;科学理论也是造物者的诗篇;科学理论具有实用性和诗性;诗性自由是科学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教育应该以诗性自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巨擘与艺术泰斗,都有艺术情怀与科学素养;科学与艺术,都揭示表观的多样性与内质的统一性;科学与艺术,都创造美、表现美,都用美改善人;教育的应然目标与功能是改善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同等重要。科学与诗互包互容,科学家与诗人互生互长,科学教育与诗育互化互成;诗性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培养科学家兼艺术家或艺术家兼诗人式大师的必要途径,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最佳路线选择。诗性教育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开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充满诗性的教师、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诗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今大学教育体制下存在两种极端,理工科教育往往不重视形象思维,文科教育则容易忽视逻辑思维,致使科学与艺术分离;只有跨越科学与诗之间的荆棘林,现代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教育;诗;科学;诗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4-0030-14

一、诗与诗教

大学毕业一晃快三十年了。回想起来,在大学课堂里接受的一些观念,恰恰就是以后需要竭力忘记的。只有少数的课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彭燕郊老师的“诗歌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彭老师分析叶赛宁的诗《狗之歌》。一条母狗,生下七只小狗,愁眉不展的主人把小狗装进麻袋,母狗追踪着,在雪地上奔跑,却只见到水面上的一圈涟漪;她踉跄地返回家来,把茅屋上空的弯月当作自己的狗崽:“当人们嘲笑地向它扔掷石块,| 象是扔过一串串赏钱,| 只有两只狗眼在无声地滚动,| 宛若闪亮的金星跌落雪面。”

彭老师饱含深情地叙述着那只母狗的遭遇,诉说着那份被剥夺的深沉的爱,说着说着,眼泪就出来了。我们,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许多年后,一直还记得彭老师眼睛里的闪闪的泪花,它凝结成了人生一份最动人的记忆。在彭老师的诗歌课堂上,我们接受的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一种生命教育。珍爱、尊重生命,叶赛宁笔下的母狗,波德莱尔的信天翁,彭老师笔下的被残暴者击碎了“家”的小小的蜗牛,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当现实生活中不断在发生生命被忽视、被践踏、被毁灭的悲剧, 彭老师的生命教育,也就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后来,我自己也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彭老师的生命教育,也便成了我努力接近的标杆,犹如彭老师一首诗的标题《观景台:一种高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后来开始带研究生,彭老师也退休了,我会常常带他们去彭老师在长沙的家,听他谈诗,谈人生。这仿佛成了一种仪式,一种向诗、向生命、向生命之美致敬的仪式,一种接受心灵的熏陶的仪式。

再后,彭老师走了,带着他的诗、他的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们这些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心里空落落的。一时也说不清,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二、诗就是生命本身

听说彭老师的课堂讲稿已经由几个学生整理出来,正式出版。我在第一时间,找责任编辑要了书,然后,急不可耐地读了起来。翻开书,时光仿佛回到三十年前,彭老师重新站在讲台上。彭老师说:诗有两种,一种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诗,一种是作为一切文学与艺术的元素的诗;诗体现美,一种最严格、最高意义上的美;《狗之歌》的基调是对母性、对母爱的赞美,对弱小者的同情,对践踏母爱的行为的控诉;……

读着彭老师的讲稿,我知道了为什么彭老师的课对我、对那么多的学子会产生那么大的感染力,一如徐炼先生在《导读》中所说:“这是诗人的另一首长诗,当年,它开启了一批批对诗歌之道懵然无知的听者的蒙昧之眼,使他们睁开双眼,‘虔诚地走近诗’”[1]。时下,在对“理论”的盲目崇拜中,教学从理论到作品,使学生们对艺术的直觉力、感悟力不断下降。彭老师则教我们直面诗歌本身,“从诗的原质里”去寻觅诗意,“从诗本身袒露的形态去体认而放弃概括,放弃分析和抽象”[2],从而真正体味到诗的魅力。

彭老师的课,使我们领悟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诗,真正的诗教。诗,不只是分行的文字组合,甚至不仅是一切文学艺术文本中的诗意。诗就是生命本身;美的、活着的、爱着与被爱着的生命,是最高意义上的诗。

三、诗教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

诗教,首先是表现教育。“不学《诗》,无以言”,诗首先是教人如何言说、如何表达的。进而,诗又是教化之具,所谓“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净化人的心灵,通过净化人的心灵提升社会的心智与品质。“诗”而成“经”,负起了陶冶情操、教化人心的重要使命;中国成了诗的国度,诗也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可惜,当下,当中国人孜孜于国富民强,孜孜于财富的创造、积累与增长,我们的精神又日益在走向荒漠与空洞。物质主义、实利主义盛行,我们也日益远离了诗。“诗人”,甚至成了贬义词,成了幻想、不切实际、迂腐、幼稚、可笑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在专业分工的背景下,在知识教育、就业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名目下,有了一大批专科的教育工作者。而在这些教育中,惟独没有了诗,没有了使人之所以为人的诗性与诗意。教育,没有了诗,就只能制器,而不能育心;不能育心,已经不成其为教育。

诗教,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人性的教育,一种生命的教育。

诗是艺术的内核,而艺术代表或表达的是美。彭老师说,美是有诗意的东西,美不但是人类精神生活很重要的部分,而且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灵魂。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则强调“唯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因为谁要是受了美的魔力,谁就会忘记自己的局限性”[3]153。美完成着人的自我提升,“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3]152。席勒还认为,美有道德的作用,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够完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与美,皆缘于情。所谓诗乃心之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彭老师也强调,诗有赖于感情的纯,而纯,应该是对人类的美好的感情具有的虔诚。在诗人的艺术感受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他对现实世界的热爱。爱与美,也就成了彭老师诗歌的“宗教”。正如有学者谈到彭诗的境界:“在没顶的时代潮声中,拥有一片明净高远的天空,他所面对的是人类某些永恒的美的形态和普遍的情感形式。赫尔德说‘希腊艺术就是人道的学校’。何止希腊艺术,艺术从来就是人性的证明,在永恒的羁绊中它把人类从有限、渺小中提升到自由和绝对的境界”[4]。

明乎此,也就明白了诗教为什么还是一种道德教育与人性教育。当我们的道德教育充满了太多的条例与空洞,也不妨让受教育者重新领悟一点诗的魅力吧!借用彭老师的诗句说,谁又会拒绝爱与美呢!

四、教育应该是高品的诗与诗教

彭老师有一首诗《花是这样开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千朵万朵的灯 | 一下子全亮起来了 | 千朵万朵的花 | 一下子全开起来”。

是谁把灯点亮的呢,彭老师说,“灯本来就是亮的,花本来就是开的”。花如此,人亦然,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人工雕琢、制造、归整。一如彭老师另一首诗《因为血液》所描述的:“今天,我从一家制造假花的商店门前经过 | 我看到,他们正在加紧地制造大批纸花纸叶 | 我想,这很好 | 这块没有生机的土地,还是用各种彩纸来装饰吧”。

诗有高下,教育也有高下。教育,应该是诗,高品的大诗;大学教育,应该是诗教,高品的诗教。彭老师给学生的教育,是诗教;他用诗教完成的,是诗,是高品的大诗。

高品的诗教,不用假来装点,它打开、敞亮,让人听到花开的声音,感受到人世的美好。

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和我的学生们,来到一片有水、有阳光、有树阴的草地,读彭老师的诗《无色透明的下午》:“是你在我身边走着吗?我知道是的,我的光”。

这是生命之光,心灵之光;是诗之光,教育之光。

参考文献

[1]徐炼.《彭燕郊谈中外诗歌》导读[M]// 彭燕郊.彭燕郊谈中外诗歌.杜平,整理.徐炼,导读,注释.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1.

[2]徐炼.“你,一个生动的过程”――彭燕郊诗读法臆说[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3.

[3]席勒,F.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孟泽.彭燕郊创作论纲[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0.

上一篇:科学与诗,彼此交融 下一篇:社会认知心理学对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优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