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竹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5:18:16

传统竹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词赋家晋江迪的《竹赋》中云:“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园质以仪天……”古往今来,无数咏竹的文赋与画论,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与审美。传统竹文化早已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竹文化成了华夏文明的代表,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现代设计来说,竹视觉符号是非常富有个性、诗意的现代设计语言之一。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竹与绘画中的竹相比,在视觉形象上更鲜明、更具体,因此也更能触动人的情感。将竹文化的视觉符号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代设计艺术的表现语言。

一、竹的“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竹的“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多以表现“叶”为主,呈人字、个字、介字、分字等形。这使人想起扬州有一名园以竹为特色,名为“个园”。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对竹叶的描绘,写意为多,写实为少,因为我们抒发的是设计师的胸襟情怀。设计者所重的技法是顺其自然,随笔意流转,追求神似的艺术效果。竹的形象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许多人的欣赏,被接受和认可。如潮州开元寺附近某素菜馆的标志就采用竹子为创意元素。竹叶经冬不凋,于风霜中苍翠俨然、清秀潇洒。文人雅士一直将其引为同道,并奉为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其标志设计的出发点正是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借以体现吃素活动的庄严、高雅、纯洁,体现出素食不再是一种戒律,食素作为一种环保、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标志将竹的内在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的禅心之美。

此外,也可以将竹叶、竹竿或者其他视觉元素相结合进行造型设计。因为我们将竹的“形”应用于标志设计,不应该是“形”的简单再现,更有意义的是从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再进行新的设计组合,考虑其在造型和结构上变化的可能性,既保留传统竹形象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充分表达设计的理念和个性。如陈俊良设计的三井日式料理餐厅标志,将竹叶的形态与黑色的、像挺拔竹竿的宋体字笔画巧妙而自然地形成“三井”两字,直接点明主题,标志笔画的黑与竹叶的绿相映成趣,显得既稳重又不失活泼。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奉献、圣洁的标志。因此,竹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二、竹的 “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竹在标志设计中以图形视觉元素的方式存在,是有其具体象征含义的。它的历史、传统精神以及文化内涵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竹的形象一般应用于想借助竹表现某种内涵或精神理念等的标志设计,它所代表的对象与竹有着外在形态上的联系或内在精神上的联系。也就是说,竹视觉符号在标志设计中是“形”和“意”的“意指”。索绪尔把语言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组成的统一体,“所指”是指它所表示的概念,而“意指”实际上就是把“能指”和“所指”结合成一体的行为过程,其结果就是符号。

在标志设计中,我们不但可以提炼和创新传统竹形象的“形”,同时还可以去探索和挖掘蕴含在竹背后的“意”,因为我们现代人也和古人一样,对美好的事物始终心存向往。竹所象征的顽强的生命力、长寿、勃勃生机等都是我们对幸福生活、高尚品格的尊崇、向往与追求。借助于竹的视觉语言含蓄地表达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立场等,这都是对竹元素的“形”和“意”的再现。是否具有强烈的寓意象征性,是标志设计最主要的原则之一。如药业的标志设计作品,标志以药品胶囊外形的图案以及“竹叶”映衬在“心”形图案上为基本造型元素。胶囊的外形同时像汉字“丹”字,竹叶的组合方式神似汉字“心”字,很直观地表现出该药业名称“丹竹”,同时也准确传达出“丹心诚信,竹君安康”的企业理念。

三、传统竹文化影响下标志设计的审美特征

1.朴素之美

“朴素之美”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先贤庄子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世间万物,皆以朴素为根本和最终归宿,朴素无疑称得上是一种大美。他提出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一美学命题,也就是把“道”视为最自然、最朴素的绝对精神,把天然的本色和自然的本性,看作最极致的美。“返璞归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越来越高的工作效率使人们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极度渴望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在标志设计中也能体现出返璞归真的设计思想。竹朴素无华,其材质本身就具有纯朴、本真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这样就更有助于产生一种原始的亲和力和诱惑力。朴素是最恒久、最不易凋零的美。或许它并不是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但用心体味,一定会发现朴素之美的与众不同,并从心灵深处爱上这种美。竹既有出于自然的、得于天成的本色美,也有经过人工雕琢而又复归于自然的平淡美。竹所体现出来的朴素之美,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极致,廖东明设计的三棵竹竹制家居用品标志,以竹叶为主要设计元素,使人一看就能知道是与竹制产品相关,很适合作为该品牌的宣传媒介。三片竹叶既暗含了“三”,又是“竹”的一边,青青的竹叶给人清雅、清新之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无限联想。

2.刚柔之美

清代姚鼐认为“阳刚”是作品表现出来的发扬蹈厉、真力喷薄的特点,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具体可表现为力量美,感情奔放,气魄雄浑,遒劲刚健,力度强。阴柔则从内容到形式充满着动人的神韵美,感情细腻,缠绵低徊,境界清新含蓄,令人赏心悦目,引人遐想。刚柔相济的竹子,在不同的情景下,分别会显现壮美和优美。竹子顽强的生命力,能使我们对其产生一种崇敬之感。同时亭亭玉立的竹子,柔软的竹梢点头曼舞,犹如美人笑弯了腰,显示出竹的优美与柔美。因此说竹形象的美正介于优美与壮美之间,整体的竹既有静态的、内柔外秀的一面,又略有粗犷、奔放的一面,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呈现恰到好处的刚柔之美。如安吉竹林绿化推广中心的标志,安吉钟灵毓秀,素有“竹乡”之称,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其标志元素以竹竿和竹叶组合而成,竹竿的刚强与竹枝、叶的柔美形成刚与柔的对比,又通过亦刚亦柔的竹枝将竿与叶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圆形的竹竿与错落有致的竹叶透露着圆满、生机与坚强。

此外,竹的图形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应讲求功能性与艺术性并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标志都适合用竹的视觉语言加以表现,但是换句话说,以竹为造型元素的标志,其竹的视觉符号相对于其他元素应更有利于标志传递信息和思想。同时,竹视觉语言的点、线、面造型以及色彩是否具有艺术的美感,是否有利于加强标志的识别性、可读性,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如韩美林先生所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世界艺术的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的末日之时。中国设计师多具有含蓄、内敛的特性,国人的审美观也主要受儒学的影响,认为形而上的精神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即追求内在的精神美。我们通过将具有代表性的竹视觉语言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能唤起欣赏者的联想、反思、感慨等,从而感受到蕴藏在竹背后的深远意义。将传统竹文化应用至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志设计,一方面能为其增添新的活力,丰富现代设计艺术的表现语言,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运用竹文化的内涵、传统魅力、地域特色来表现现代设计的精神观,能以一种独特的个性与人格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这也是使我们的设计艺术具有新的时代与民族特征的有效方式,亦是我们珍惜、继承并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索设计民族化与现代化特色开辟道路。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传统竹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0C0702)

参考文献:

[1]赖小娟.解读点线面构成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D].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

[2]李心释.修竹留风:花木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4.

[3]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8.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江南民居美学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下一篇:谈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动画创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