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居美学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时间:2022-09-26 12:23:10

江南民居美学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一、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

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的兴起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美学意境的基本特征则是以心为主,从物出发,徘徊于心物之际,从容于天人之间。人居环境学科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的一种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是理想的人居环境,这种理想的人居环境既表现在对自然的直接借鉴,依山就势达到与自然的完美契合,又表现为追求一种模拟自然的天然之美,追求自然的朴实与淡雅。

江南民居建设采取配合与协调的态度来处理与周围的山水、地形、地貌及其他建筑的关系,这样便不会破坏周围环境与建筑的协调性。其在选址、布局上根据依山傍水、坐实向虚的原则,首先让村落、房屋依附环境,同时强调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协调。从而实现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居住理念,并达到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之美。

二、江南民居的生态之美

人类的居住方式都是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受生态环境的引导,江南民居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并采用变通的办法,依山傍水。村落的大小、前后错落都根据自然条件来变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江南民居所处的环境特点为海拔较低,雨水多,城镇水网密布,冬天平均气候虽不太低,但伴有寒风及雨雪袭击时气温会陡降,而夏季潮湿闷热,持续时间较长。那么根据所处环境特点,其建筑既要防寒又要通风还要除热。为了保证通风采光,建筑单体的封闭性不强,建筑与横墙之间也常会留下不超过1米的间隙,这样既有穿堂风又有阳光量,实用效果较好。为了保证降温效果,其建筑依水而筑,有利于降低温度,夏季屋内不会过热。

三、人杰地灵的人文美学精神

江南地区的村落是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而成的,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村落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人口增长导致的分房分家问题、建房和户外活动导致的争地问题、修理的问题、空间大而产生的交通问题,另外还有偶尔的自然灾害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村落推倒重建的情况却从未出现。其原因在于村落的发展是生长的方式,它会随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变化,不需要给予其固定的生长路线或方式,会顺其自然地生长。

四、江南民居建筑单体与民居群落的协调之美

江南民居建筑群落和谐的美感是构建在重视布局、注重线性规划的建筑群落上的。例如,墙面的虚空,马头墙的律动,以点、线、面为主要构图的原则,都能给人以极强的美感。而这种极强的美感则主要强烈地体现在“线”的巧妙运用上。“线”与“形”的配合运用是再现物的一种简化了的表现形式,体现一个虚实相容的空间表达形式,以及现代建筑的形式美法则,这便使它看似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

在选材尺度上,江南民居采用了更适宜人居住的尺度标准。江南民居多是依附江南多雨、多山、多树的自然环境而建,建筑构件的缩小也便于就地取材。以房屋的开檐为例,通过人们长期摸索得出的角度,使用起来确实最舒适并且是最实用的,即便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研究计算,也讲不出其道理所在。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有“近者观形,远者观势”的思想,从江南民居的整体村落布局形式来看,这种形式正符合了这种思想。同时还可以看到,江南民居的村落内部几乎没有两户房子会在同一条直线上,村镇的大街小巷都随地形、河道而弯弯曲曲,路虽不长,却一眼望不到头,这也正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学者唐松茂认为,水乡文化的三大基本特征就是“主柔”“重情”“善思”,其实体现了一种建筑哲学思想,这种建筑的哲学思想表现在人类原本是生根于大地,建筑应该还原自然的本来面目,与大地相关联。

五、创作手法上的美学思考

传统绘画对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在江南传统民居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古典建筑景观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置景方法就是借景,借景实质上是一种审美选择。其手法是将一建筑物的布局,巧妙地与另一建筑或自然景物互相呼应。借景过程中所营造的园林氛围会给人如置画中的美感享受,例如江南园林的设计中,“曲径通幽”通常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

同时,借景作为空间延伸的手段还可以弥补限定性空间过于单调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灵动性和生机,而借景便可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景观视线的有机整体,使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借景的重要性在用地局促的地区更能体现出来,它可以使空间富于变化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真正体现出江南建筑中“意境空远”的特点。

六、江南民居的创新性研究

江南地区把房屋和室外环境结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江南地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江南民居从古至今存在了几千年,说明它与当时社会、家庭、技术、审美、生活需求是相适应的。要使传统的江南民居不与现代生活相分离,就要探索使江南民居与今天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新模式,就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我们对未来民居居住性研究的探索将主要以如何能够巧妙地运用自然环境创造出与大自然气候相适应的生态型民居为主。

江南民居受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影响,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化而成,以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随着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转变等都影响着传统江南民居的存在与发展。在对江南民居的改造中,我们要不断融入传统的江南古民居文化中清新淡雅的特点,在细节的处理上应当采用一些简化或提炼后的传统的装饰元素和图案,这样便更能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方式,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特征。对于如何应对传统民居现代化进程,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其改造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丁清俊.江南民居[J].装饰,2008(8).

[2]荆其敏,张丽安.中国传统民居(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6).

[3]彭亮.现代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学派与品牌的形成机制(二):北欧设计学派与著名家具品牌(下)[J]. 家具,2004(3).

作者韩佳系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硕士,内蒙古

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周越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上一篇: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空间环境营造 下一篇:传统竹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