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微格教学的尝试和思考

时间:2022-09-20 03:33:43

一次微格教学的尝试和思考

微课,也称为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情形下实行的教学系统,它努力使教师在教学中集中展示课堂的某一特性(诸如引入、新课流程、设计等),是一种在教师控制下的浓缩课程.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根据微课的概念,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微课是将完整教学过程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的浓缩型课,初始研究阶段的授课对象是学生;随着近年来国内微格教学的普及,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评价系统,普遍用于各种评价中.微课和说课完全不相同,无需各种理论支撑,按照完整的课堂流程模式进行:引入—新课—练习—小结—评价.有所不同的是考虑到时间较短,可以省去学生思考、问答、训练等环节,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人有幸参加人教版《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微型课交流活动,现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过程记录下来,与读者交流.

一、目标解析

本环节希望达成学生对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生成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验、思考,自主生成和品悟出原生态的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基本思想;(2)借助实例的辨析、对比,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三角形相似的原理,更明确三角形相似的核心思想.

二、问题预诊

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可能出现的两方面问题:(1)对“三角形相似”本质特征的理解有疑问:究竟是归纳推理还是演绎论证?需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本质特征符合数学思维模式:观察—归纳—猜想—证明.(2)三角形相似的核心思想中,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条件和有关的基本图形是重点;基本图形的相互关系及相关结论是难点.

三、条件分析

(1)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归纳推理水平是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时应注意类比,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教学素材的准备:教学环节中引入了视频、游戏等素材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以确保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水到渠成的概念生成.

(3)教学理念的准备:波利亚曾指出“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平时教学,限于各种应试的因素,我们往往忽视数学知识本质的形成原因,而急于告之学生结果和重视运用,致使学生在通过大量训练来熟悉知识的学习过程,这与新课程教学理论相悖而行.本次微课设计将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体验、反思、整合,使学生品味其中真谛,令三角形相似产生的过程扎根在学生心中.当然教学理念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用一辈子备一节课”.一辈子、一节课,这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信仰!

四、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是:人类认识数学具有“渐进性”,个体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要在不断地重复之中细化、深化、以致内化.因此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三角形相似产生的核心思想这个中心,在不同媒介的不断重演中,由浅入深将问题串抛给学生,层层推进学生对相似的判断、理解,以期达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具体环节如下:

1.情景导入

你还记得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吗?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所有的角相等,所有的边都相等吗?显然不需要,一般只需要SSS、SAS、AAS即可.

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定要具备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吗?符合特定条件的三角形是否可以相似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合作交流

(投影)(1)画一个ABC,使得∠BAC=60°.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检查一下除了等于60°的角相等外,还有其它相等的角吗?

(2)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得∠A和∠A′都等于给定的∠α,∠B和∠B′都等于给定的∠β.比较你们画的两个三角形,∠C与∠C′相等吗?对应边的比相等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结论: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变式探究

例(投影)如图1,D、E分别是ABC的边BA,CA延长线上的点,DE∥BC.(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

变形一(动画演示)移动线段DE,使∠AED=∠B,回答上面的问题.

(投影)(1)∠A=∠A,∠ADE=∠C;

(2)ABC∽AED,因为∠B=∠AED,∠C=∠ADE,所以ABC∽AED.

变形二(动画演示)继续移动线段DE,使E点与C点重合,并保持∠AED=∠B,回答上面的问题.把上面结论中的字母E改为C,结论仍然成立.其中AC2=AD·AB.(投影相关结论)

4.小结反思

(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

(2)几个基本图形及相应的结论.

(3)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要认准对应角,从而明确对应点.

(4)通过弄清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掌握基本图形及有关结论.

五、教学反思

通过首次微课的尝试,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

(1)迅速入题:微课时间较短,必须较短的时间引入教学环节.引入部分不需要情境化.

(2)条理清晰:微课与正式上课的流程应该是一致的,课前要设计好包括教学引入、语言过度、层层深入、学生反馈等等环节,例题训练环节可以简化或省略.

(3)精简板书:微型课时间短、效率高,参与人员切勿在板书环节上浪费大量时间,应该多利用口语化教学手段,板书环节只要求写明重点、难点,例题解答环节可以省略.

上一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策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