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

时间:2022-09-20 03:30:02

试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

【摘要】在中职教育改革的诸多环节中,课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中职教育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关键部分,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设计

在中职教育改革的诸多环节中,课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中职教育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关键部分,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应该从会计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一、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必需体现三大功能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必需体现以下三大功能:

(一)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中职教育的最大特征是职业性、实践性,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是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重要条件。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本质要素,作为现代课程体系,应当把握技能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二)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也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教育理念。目前,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实践中,往往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升,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后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发展性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为已任,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通过课程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思辨力。

(三)能完善学生人格修养

人文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修养、品行提升、道德完善和个性成长的重要环节,简单而言,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人文教育不仅让人更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而且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并能发自内心地更好地关心人、热爱人、热爱生活,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在我们对以往毕业生聘用单位的调查中,反馈的数据一再显示,企业越来越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倘若一个人专业技能越强,人格修养越低,那么对社会的破坏性就会更大。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必须全面关照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需求,发挥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对学生人格完善的核心作用,它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尊重人的表现。

二、实现会计专业课程三大功能的三类课程体系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所发挥的三大功能,具体通过哪些课程来实现呢?现代化课程观将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分为三类:一是文化类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与职业专门知识;二是技能类课程,包括会计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的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些课程,目前往往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来实施;三是人文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职业指导等课程。依据上述的三大类课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相应的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人文课程体系。

(一)理论课程体系―智力发展

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是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培养目标服务、为基础课程服务、为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的。基础课程通过基本知识的传递,直接服务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而专业课程则是在系统的专业知识层面为专业目标服务,为实践课程服务。

(二)实践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使学生通过认识实习,有机会参观考察企业与岗位现场,并通过逐步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建立“职业人”的职业认同感;其次,通过校内的教学实验、校内实训、校内实习等,使学生可以在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逐步结合起来,并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再者,还可以通过企业内实习、实训,或者其他实训基地的实训,使学生逐步深化知识、增强职业性与技能性,并逐步融入社会。

(三)人文课程体系―人格完善

人文课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内涵十分丰富,诸如理想教育、价值教育、精神教育、伦理教育、责任教育、行为教学、形象教学等,都属于人文课程体系的范畴。人文课程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户外体验、实践融入等,有效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涵养、职业修养和品行教养等,使学生实现全面的个性成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课程设计要以“必需”“够用”两化为依据

课程两化是指“基础课程专门化,技能课程专精化”,它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与核心内容。基础课程专门化,就是解决“必需”问题;技能课程专精化,就是解决“够用”问题。为了实现基础课程专门化,中职学校应认真分析现有的包括思政、体育、语文、数学以及外语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应渗透企业文化来充实、提高基础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应为学生搭建以专业社团为主体的活动文化载体,使基础课程项目训练得到切实保证。为了实现技能课程专精化,中职学校还应密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应通过校内基地生产化与校外基地教学化,为学生打造系列化的技能演练平台;与此同时,还应引入行业标准,做到“教最新的,学有用的”,确保学生在校所学的这些技能将来进入企业时管用、够用。

四、明确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是众所周知的课程教学目标,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中职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按照中职教育的定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可以细分为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

(一)掌握单项技能

掌握单项技能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例如填制会计凭证技能、审核会计凭证技能、设置和登记账簿技能、对账和结账技能、编制财务报表技能、财产物资岗位核算、往来业务岗位核算、工资岗位核算、成本费用岗位核算等。在以上各项技能的实训中,还贯穿会计字书写技能、清点识别票币技能、计算器盲打技能等技能的训练。

(二)掌握综合技能

可以在仿真的任务和项目(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等项目)环境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只有在实际岗位上,才能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譬如勇气、意志等)。

总之,我们中职学校要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面向考场的读书人。所以,结合上面讲到的会计专业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中职会计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金栓.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功能及实现.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

[2]张跃西.职业教育改革:“必需”“够用”课程两化的依据.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上一篇:浅探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及利用途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