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

时间:2022-09-20 03:09:37

浅析中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

【摘要】结合中学生的课程特点,总结几位老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归纳语言特点的角度入手,对中学生物课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应体现的科学性、精炼性、逻辑性等一系列特性进行阐述,有理论、有实例,说理清楚,简单明了,切合实际。

【关键词】课堂语言;生物学;教学

Shallow talk the teacher's classroom language of the high school living creature expression

【Abstract】Combine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summary a few old teaching of teacher several years practice, from induce the angle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o commence, to the classroom language of the living creature lesson term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er expression should body now of science, refinement, logic etc. a series the characteristic carry on elaborate and have theories and have solid example, say a reason clear, simple clear, suit actual.

【Key words】Classroom language;Biology;Teaching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它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生物课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生物学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的教学重任,教师能否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毋庸置疑,提高其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此,我走访了几位多年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课堂语言表达要坚持科学性和精炼性

中学生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客观上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东拉西扯,而要求教师讲课时术语规范,措词贴切,表达准确,融科学性和精炼性于一体,生物学所特有的概念、理论、描述,从语言角度讲就是生物学术语,它不可以用生活俗语或不确切的语言来替代,必须用准确、无误,不使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的语言表达,这是科学性的内在要求,如不能将鸟类的喙、昆虫的足说成“腿或脚”;讲述以桃为例的果实概念时,不能讲“食用的部分就是果实,桃核就是种子”,而应当正确表述为:“食用的部分是中果皮,桃核是内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同时,科学性还要求生物学教学语言能够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揭示生物现象发生、发展的哲理,正确阐述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在改造自然中的应用价值,客观反映生物的本质属性。语言的精炼性就是要用最简短精炼的、切中要点的教学语言表述最丰富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积极思维;又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讲较多的内容,实现生物课的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在讲课时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甚至讲些牵强附会的题外话,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听课兴趣,导致学生听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对生物课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全课程的教学效果。

2. 课堂语言表达要求形象和生动

形象、生动的语言常常通过比喻、暗示象征、设想等,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描绘各种生物现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课堂上,教师借助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学生较为熟悉、富有文采的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过程、行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描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联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从情境上领略知识,加深理解,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例如:在讲授种子的传播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讲:“牛马有脚,鸟有翅膀,而植物的'旅行'靠什么呢?蒲公英靠的是冠毛,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它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果实外带刺的总苞,只要抓住动物的皮毛、人类的衣裤等,它就能走遍田野山洼;豌豆则需要钻到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种子将蹦出好远。”通过这些富有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又如,教师在讲丰富多彩的动物界时,可以这样描述:“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生长着'冰上霸王'北极熊;在烈日炎炎的热带森林,活跃着体驱庞然的大象;在非洲热带草原上,有恣意游荡的羚羊、斑马……。”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犹如“动物世界”的一个个电视镜头,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引用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语言表达要注重逻辑性和趣味性

富有逻辑的语言脉络清晰,循循善诱,能够步步紧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沿着特定的思维方向探求真知,而趣味性的语言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授课,无论是在阐述概念,还是讲授理论,都应当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特点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一部分一部分地传授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把握教材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层层深入,抓住重点和关键,前后呼应,做到表述准确无误、层次清楚分明,推理严密有力,讲解系统连贯,学生才会感到听课轻松,思路清晰,辩别准确,理解透彻。诙谐幽默的语言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尤其是那种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更能集中学生的听课兴趣,又使学生的思想回到教师所安排的“轨道”上,如讲鸟类时,教师可穿插这样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二趾鸵鸟,体重可达170公斤左右;最小的蜂鸟,体小如黄蜂;飞得最快的鸟是褐雨燕,时速达270~350公里;最懒的鸟是杜鹃,自己从不孵卵,而是把蛋偷偷放在莺科鸟的窝里;会变色的鸟是雷鸟,一般鸟一年换羽两次,而雷鸟一年换羽四次;最重爱情的鸟是相思鸟,民间称着比翼鸟,平时成双成对生活,一只鸟死亡,另一只鸟也会忧郁而死。当然,趣味性语言是在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严谨、科学性的前提下使用的,绝不可为逗乐而哗众取宠,为趣味而趣味。

4. 课堂语言表达要富有启发性和情感性

语言的启发性通常表现为不断设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层启发,步步分析,老师通过启发性语言,能够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性语言一般用于导言的提问。上课伊始,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开课,能够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性别决定”一课时,可用这样的导言: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为男性,而有人却为女性?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要揭开这个谜底。提问是每个教师都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随时都可以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质疑,恰到好处的采用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当体现情感性,善于表达的教师,总是能有效地把自己的情感起伏赋予语言之中,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轻松地学到知识,如教师在讲花的结构时,为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这样表述:当你走进百花盛开的公园,扑入你眼帘的有白色的花,黄色的花,鲜红色的花,以及一些你也许说不上为什么色彩的花,那么,当你看到这些花时,你知道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花的主要部分又是什么?学生听了这样的语言,犹如置身在芳香醉人、繁花似锦的公园,心情愉悦,情绪兴奋,疲劳消退,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远不至以上几方面,生物学的教学语言是丰富的,其特点又是互相渗透,协调统一的,因此,生物教师需要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在实践教学中灵活运用,从整体上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上一篇: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李鑫宇 雕塑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