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朗读教学的层级训练

时间:2022-09-20 02:39:49

略谈朗读教学的层级训练

目前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教师对朗读的目标、朗读的指导、朗读的评价都过于笼统。要想真正落实朗读训练,须将其目标细化、指导方法细化、评价内容细化,进行分层分步的朗读教学与训练。

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朗读的指导大致可从技巧的练习、内容的理解和组织的形式三个层级着手。朗读技巧的指导,主要为达成“正确、流利”的目标服务;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为“有感情”这一目标服务;技巧的指导和感情朗读,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年段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基础的不同、朗读达成目标的不同,朗读训练的侧重点可有所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学段对朗读的要求,可有所侧重。”比如,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可侧重于朗读技巧的教学上,侧重于教会学生读正确、读流利;中高年级则可侧重文意的理解指导感情朗读上。还有,课文初学时,可侧重于技巧的指导,到深入学习时,可侧重于感情朗读的指导上。另外,基础不同的班级,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尽不同。

一、指导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三个要素。但,我们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音、语调、感情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总不见得好呢?其中原因是还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的标准、语调的正确、停顿的合理、情感的准确四个要素。

1.字音。对小学生来说,把字音读正确是最基础的要求。其间包括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儿化等普通话的常规要求。我们浙江地区,因为区域的语言特征使然,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比如《葡萄沟》中的一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学生在朗读时,容易把句中的“的、了”几处读成重音,这是形成“唱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语调。语调的正确处理,应从两个方面指导:一是句式。句式不同,语调的处理也不尽相同。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是三种主要的句式。陈述句的朗读语调较为平缓;疑问句的语调重点指导句末上扬;感叹句的特征是句末的语调下降。通过反复地训练,使学生掌握一般文句的语调处理。二是情感,文章中不同的情感,语调的处理也不同。

3.情感。情感的正确表达一般通过语速、语调来实现。高兴、激动的情感一般语速较快、语调较高;悲伤、忧郁的情感一般语速较慢、语调较低。

二、在文本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在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之后,应紧跟的是对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陆襄在《小学语感教学》中指出:“……要从文章独特的表达形式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去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产生新的感受。这样,语感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先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备课要注意备“读”。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我朗读训练的准备;还要备好朗读训练的形式。对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1.感受画面。现行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生动、文质兼美的文章。比如《小镇的早晨》、《船过三峡》、《燕子》、《荷花》等文章,都描绘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这些文章恬静优美,如诗如歌,如梦如幻,宛若一幅美丽多姿的图画,令人遐思,令人沉醉。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或领读,或范读,或轻声读,或配乐读,带领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指导学生以甜美的语调,意气盎然的节奏,朗读其绝妙之趣。诗歌《时光老人的礼物》前两节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明丽、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春上枝头,鸟翔蓝天、绿满原野、鲜花怒放、泉水淙淙、种子发芽,诗情画意,令人向往。教师指导朗读时,以明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春意盎然的境界,领略诗的音韵美与节奏美。特别是“你把细雨/带给田地,让种子/闻到/泥土的香味”一句,当你指引学生想象无数种子正在破土而出的情景,当你在他们脸上看到那种惊喜时,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了呢?

2.呈现场面。《五月端阳》一文以简练平实的语言勾描绘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美丽、热闹、欢庆的场面。在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现挂香袋、包粽子、赛龙舟的喜庆场景,再辅助于教师语言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则学生的朗读自然而然地能喜气洋洋。教师以渲染性的语言和现代教学技术,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理解了文意,再现了场景,此时的朗读,也就能悲壮凝重,也就能气壮河山,也就能雄伟壮观。

3.体悟文本。反复研读人物语言,走入人物内心世界,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那么他对于课文的理解已十分到位,教师无须再去考问:你怎么看这个人物,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草船借箭》一课中,学生在反复研读诸葛亮的语言之后,当读到“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时,学生们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大叫痛快,此时,你还要分析什么?赶紧和他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吧!像《将相和》、《三顾茅庐》等文章都可采用研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扮演人物角色的方法,来达到理解人物,培养语感的目的。

朗读的重要性,逐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一靠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正确指导;二靠教师对语言材料的准确把握,三靠对朗读形式的合理组织。通过朗读吟诵,使学生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目标。

上一篇:关注主题多种表现 下一篇:取农村生活之水 浇学生习作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