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净”等

时间:2022-09-20 02:11:46

养生“三净”等

养生“三净”

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加强养生保健,研究证明,能做到“三净”的人,会收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一、体外净。重视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不但是一种美德,也是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所需要的。

二、体内净。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废物和毒素,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危害身心健康。要保持体内干净,必须重视“四通”,即大便通、小便通、汗腺通以及血管通。

三、心内净。 一个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没有杂念,少点私心,这是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障。

(摘自《大众卫生报》文/王桂香)

世界卫生组织

评出6类最佳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第113届会议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全球健康新战略,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众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向人们推荐了6类最佳食物,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以不饱和脂肪取而代之,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粗粮等,希望人们以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待生活。

最佳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和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

最佳肉食: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则被称为“蛋白质的最佳来源”。

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壳类食物以及糙米饭、猪肝等。

最佳汤食:鸡汤最优,特别是母鸡汤,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0.5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摘自《家庭保健报》文/唐元)

老年人穿平底鞋伤身

从生理角度来讲,老年人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化,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下降。这导致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容易感到足、踝、膝、髋、腰等多个部位疼痛。若经常穿平底鞋,有可能会加快足弓的弹性丧失,更不利于老年人负重和行走。

从物理角度来讲,平底鞋稳定性最差,容易使老年人在慌乱之中控制不了身体的稳定,以致跌倒或引起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各种损伤。

从抗震荡角度来讲,穿平底鞋还会使老年人足底抗震能力下降,站立或行走的时间过长,还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

因此,老年人应该穿后跟有一定高度的鞋,以1.5~2厘米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维护足弓的形成和抗震荡能力,又可限制过度的定向转动,增强活动时的稳定性。

(摘自《大河健康报》文/丁羽)

晨练前最好喝些温开水

春天微风和煦,早起晨练是件很不错的事。可是早起运动前,要不要吃些东西呢?有人认为必须得吃,不吃怎么有劲运动?有人认为吃完东西运动也伤害身体。

其实,晨练前是否进食以及如何进食的问题,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定。有些人习惯起床后空腹晨练,进行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有些人喜欢少量进食后再运动,觉得这样运动起来更有劲。但不管进食不进食,晨练前如果能够喝一杯温开水(200~300毫升)以补充夜间丢失的水分是很有益的。

如果晨练前进食,建议食量不宜太大,最好是稀的或软的食物,比如牛奶、面包、豆浆、粥等易消化的食物,总量不要超过500毫升。因为吃多了再运动,胃部饱满运动时横膈上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中的呼吸。并且食物在胃内震荡,还可能引起恶心、腹痛甚至呕吐。这样,不但食物消化吸收差,还影响晨练效果。

(摘自《大河健康报》文/季梨)

童心养颜精神好

人到老年,努力保持一种青春活泼、幽默风趣并带有儿童心理特征的性格,对于养生保健、促进身心健康多有益助。

南宋诗人陆游到八十岁时,仍是“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戏”。这种不知老、不畏老的心情,伴之“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适当运动,心境坦然地活到85岁,为后人留下了近万首诗篇,这是很不简单的。

枯木逢春,宝刀不老,松柏常青,精神支柱在发挥作用。老年有童心,最大特点是不知愁苦与悲伤,只知与群儿竹马戏,乐此不疲。始终保持一种十足的精气神看待生活。谈吐风雅,语言诙谐,笑声朗朗,孩童志趣心胜,在忘记年龄与辈分的前提下,多结忘年交,多说童心事,多参与青少年与孙辈们的游戏活动,交流心得,传授经验。有些老顽童,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往往相差20年,如六七十岁的生理年龄,练就了四五十岁的健壮体魄,养成了二三十岁的青春心理。

童心不泯。培养对某些“事业”的浓情与专注精神。比如置身于文化天地中,习武打拼;在群众性有益的文娱活动中充当积极分子;在老年文体、健身沙龙中作引领者或辅导员等,都是大显身手的地方。大凡参与这些活动的长者,经过互相学习和长期磨炼,基本都能掌握一到两门比较娴熟的技艺,不仅从中学到了技巧知识,广交了老中青少各方面朋友,陶冶了情趣,还使自己的心理不断得到“洗礼”,更加焕发青春活力,这是一个老人精神健康的良性循环过程。

童心养颜,全在平日打好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常交友、常作为、常活动、常学习。精神常梳理,愉悦常伴随。

(摘自《天津老年时报》文/杨连仲)

常怀感恩心 活得更健康

感恩,通常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其实,感恩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它除了指对他人感恩,也指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致谢之情。无条件帮助他人,也可以归于感恩的范畴。

最新研究表明,感恩除了道德、社会层面的积极意义外,常怀感恩之心,对健康也十分有益。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心存感激的人身体更健康。他们善于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得了病能很快恢复,不太容易得冠心病,睡得也更香。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认为:“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

研究还发现,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愤怒和敌意也少,不仅能降低血压,也更容易戒烟、减体重。同时,学会感恩有助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减少患忧郁、失眠等神经性疾病的几率。

培养感恩之心有许多方法,如记下值得感激的事情,经常使用一些能表达感激之意的形体语言。微笑、点头、说谢谢,或者写一张感谢的小纸条,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另外,常把“您好、没关系、对不起”这些话挂在嘴边,也有助于培养感恩之心。

(摘自《大众卫生报》文/陈仁伟)

上一篇:戒怒是养身之本等 下一篇:转动眼球提高记忆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