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研修养提升路径思考

时间:2022-09-19 11:15:28

教师科研修养提升路径思考

本文作者:程忠泉、刘贤贤、杨丹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与工程技术系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图书资料不全、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专业性的数据库少,致使教师搞科研常常跑到其他学校或请人代查。如果科研热情不高,再遇到面对无资料可查的尴尬境地,导致很多教师始终不敢迈出做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只是教书而矣,搞不了科研。最后,教师缺乏进修交流的机会,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知识水平不高,专业性的前沿知识掌握不足、认识不清。年轻教师科研主动性不强,选题较为盲目,短期内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专业之间甚至相同专业的教师缺乏沟通与信任,使得教育科研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

提升教师科研修养的建议:

(一)教师自身

其一,端正态度,加强师德教育。关于态度方面有几点需要认识清楚:一是从思想上认清高职高专科研如果能在强手如林的高校里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不是单打独斗,而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合则共赢,分则同损;二是进一步弥补分歧,减少猜忌、相互尊重,拉近关系,而不是相互之间如同隔了一层玻璃;三是先学做人最重要。做科研或是教学之前,首先学做人。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没有人有资格沾沾自喜。本文作者认为学者或是科学家只有做到学术越高,师德越高,才能真正享有德艺双磬、德高望重。就如桂林师专甲山碑文所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其二,转变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科研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科研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科研精神,坚持真理,克服困难,勇于创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渠道,获取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并且积极主动学习一些和学科相关的研究方法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和学习。

其三,营造“教研相长”的良好氛围。教师树立全新的科研创新意识,把科研当作一种责任和促进自身持续不断发展的方式。“学高为师”,即指教学,同样也指科研方面,不仅要严格要求教学方面有所成就,也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横向要拓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纵向要延伸自己的专业学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多数学生对既会科研又懂教学的老师都会有一种敬仰,这将对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体的高职高专生化制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学校支撑

教师所处的科研环境对教师科研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学校在提升教师科研修养和科研能力,完善科研创新政策方面也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到实处。

第一,适当分配教学与科研工作量。要切实减轻偏向科研创新型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教师间每学期的课程调换比较频繁,系部内相对稳定的教学设置比较关键。教师经常性的调动课程不利于教学,对于不熟悉的课程,教师肯定会拿出更多时间进行备课,如果承担相对陌生的课程,无疑对学生也是不负责的。

第二,科研支撑。在图书资料的查阅、网络资料的搜寻、调研活动等方面提供支撑。以生化制药专业所需数据库为例,常用的比较权威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如SCI、EI、CA、ScienceDirect、WileyInterScience、SpringerLink、Blackwell、CSA等;药学参考工具书如药典、医药手册、指南、医药学年鉴等。一般学校只能满足少数通用的数据库如CNKI等的查询,没有专业性的信息查询渠道。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和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使教师在相对丰富的资源下提升科研修养,成就自己,教育学生,授益于学校。

第三,建设研究团队。筹建层次合理、知识互补、相互鼓励、科研氛围融洽的研究团队以及规划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对于提高教师的科研修养和整体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水平非常必要[3]。同时,培育校际间的研究合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还应积极帮助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校外学者专家到校内讲学和开展研讨会,也鼓励本校教师走出去,参加校外合作项目的研究。

第四,“奖励制度”的建设。学校的科研新激励制度应包括物质及精神方面[4],使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关键是落到实处。很多高职院校不是没有科研奖励政策,而是没有连续性,并且部分政策没有落实。

第五,树立典型。用典型事迹进行示范和专业引领,尤其是教师身边的教育科研榜样,增强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对教学科研能力强,肯吃苦耐劳教师要有实质性的表彰,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不在于多,象征性的也会对周围教师有种督促和激励作用。当然,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默默无闻总会被忽视,而善于溜须拍马的,则有四两拨千斤之势。学校各级领导应秉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对学校、教师、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站的稳坐的下,选人用人三思而后行,才会使各种政策落到实处,选拔的榜样才会令人信服。如果只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今后肯定会“哇声”一片。

第六,长期规划。高职高专生化制药专业教师的科研修养需要通过科研创新来提高,科研创新则需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作为基石,受益方将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当然,高职院校可能会对“科研兴校”并不热情,因为残酷的现实是高职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相差较大,不具备竞争力。但是高职院校应有长远规划。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的声誉也不会是朝成暮遍,这需要时间、人员、政策的积累与完善。而首当其冲的是有规划,有前瞻,然后才去慢慢积累。万事总是开头难,只要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到时会水到渠成的。“科研兴校”是高职高专院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通向综合性大学的重要支撑。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科学修养及科研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确实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这种实质性的内容将是科学修养的理念能够贯彻到教学及科研创新中去的保障。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修养。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通常发现: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与教师间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交流,包括性情、习惯等,都有可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化。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培养德艺双修的学生,首先应有一批德艺又全的教师,之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教师科研修养是高职高专建立科研创新型生化制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职校审美教育问题思考 下一篇:职高美术教育路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