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19 10:38:05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环节众多,涉及到多个企业,多种活动,目前企业各自对相关冷链流通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标准不一,质量各异,企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很难协调一致。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框架,并对相关认证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97-02

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质量控制技术在我国也有应用,如HACCP质量控制体系1的应用,SQF2000认证体系2的应用等,但是对于这些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情况很不乐观,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仅仅做出相关的质量控制文件,而不进行具体实施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具体实施质量控制的人员素质有差异,导致质量控制体系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认证开展的非常顺利,对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也有相关的认证标志和认证标准,但是,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相关产品还没有针对温度控制的认证,因此构建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重要性

(一)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冷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使得消费者在超市选购商品的时候可以有标志可依,简化商品的选购过程,消费者买得放心,商品销售速度更快。认证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在农产品质量、冷链过程控制管理、销售过程等方面都采取更加严格的标准,保证认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应的,对于冷链仓储和运输企业的相关设施设备、温度控制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产品,从企业开始,因此,对于冷链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约束可以有效的保证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安全优质冷链农产品市场发育

通过实施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认证农产品价格进行市场调节,有利于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的形成,也有利于安全优质冷链农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仅仅是一个质量认证问题,更重要的,认证是一个品牌,通过认证标志,可以有效地树立认证在消费心目中的品牌,从而淡化农产品品牌之间的差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差异。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购买冷链安全认证的农产品,没有通过认证的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农产品逐步退出市场,从而形成一个有安全质量保证的农产品冷链流通市场,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三)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冷链管理与服务能力

要对冷链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认证,就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质量安全认证规则。该规则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身、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以及相关的运输和仓储服务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冷链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都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如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达不到相关的标准,那么就不能获得认证。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面对认证要求,必须从企业内部入手,提高农产品收购质量、加工包装质量、仓储和运输质量、销售质量以及相关的服务质量,才能有机会贴上认证标志,更好的参加冷链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二、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指导原则

第一,一致性原则。即与目前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冷链温度控制标准相一致。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应与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如有机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相一致,针对产品本身质量的认证应采用以上认证的标准。针对冷链过程的保证,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个国标的冷链过程温度控制标准或相关认证,因此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需要针对冷链运输、仓储和冷加工等环节做出相关的规定,一旦国家出台了冷链物流温度控制标准,则应与该标准保持一致。

第二,国际化原则。即与目前的国际化标准相一致,体现国际化特色。冷链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应与国际相关认证标准保持一致。国际上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视,许多国家认为如果温度控制不能实现,那么农产品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农产品,不同的国家对于冷链的控制标准也不一样,从我国的冷链农产品质量认证角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认证,保证冷链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客观性原则,即符合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纵观世界农产品的生产,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色,即便是相同的农产品,由于种植区域的不同,导致产品本身的质量也有所不同,美洲地区出产的番茄与我国出产的番茄即使品种相同,其抗寒能力,保鲜期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相关的认证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农产品的客观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农产品实际情况的认证标准。

第四,规范性原则,即认证过程应规范,合理,杜绝灰色地带的出现。对于冷链农产品的认证应有一套严格的认证程序,对于农产品内在品质和冷链过程的认证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农产品在采收后,未进入冷链之前,其产品质量安全应先进行认证,如果经过认证的农产品在进入冷链之后发生了质量安全问题,那么可以肯定是冷链过程出现了问题,这对于恰当的区分责任是很有帮助的。认证的全过程应具体分解为几个不同的环节,并分别由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人员负责认证工作,从而杜绝灰色地带的出现,保证认证的规范性。

上一篇:我国家电行业渠道未来发展模式探析 下一篇: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