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络开放课程的运作机制及启示

时间:2022-09-19 09:44:58

国外网络开放课程的运作机制及启示

摘 要: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推动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正在进行中。鉴于国外网络开放课程的巨大影响力,文章以著名公开课平台Coursera的成功经验为例,梳理国外网络开放课程的运作机制,并提出对我国精品课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开放课程;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40-02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举使得高等教育课程的开放程度大幅提升,造福社会大众,是一件值得我们期待和骄傲的事情。但在该项目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发现,其关注度和浏览量并不令人满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大洋彼岸,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斯坦福等名校的网络课程却风靡全球,其点击下载率极其火爆,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追捧。

一、国外网络开放课程概述

提到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的开放课程(Open Course Ware,OCW)项目。该项目计划用十年时间逐步将其所开设的2000多门本科、研究生教育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并将其公开,供全世界求知者和教育者们无偿免费使用。到2012年止已公布了2150门课程[1]。

2010年,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MOOC)初露端倪,2012年MOOC出现爆炸性增长,《纽约时报》甚至称2012年为MOOC年,可见其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为目前美国三大MOOC运营机构之一的教育平台,Coursera受到全世界学习爱好者的欢迎。Coursera网络平台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达芙妮・科勒和安德鲁・恩格于2011年共同创办的,其宗旨是制作一些顶尖大学及教授的免费网络课程,供全世界上百万学生上网学习[2]。其参与合作的学校由最初的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发展到现在包括英国、日本、新加坡等16个国家上百个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的参与。我国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也陆续宣布加入到Coursera平台[3-4]。项目成立以来,已吸引了全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万学生注册。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在Coursera平台提供的700多门课程中进行学习,课程涉及艺术、经济、计算机、数学、医疗等20多个领域[5]。

二、网络开放课程运作机制分析

Coursera平台提供的名校教师资源、互动的授课机制、完善的作业评估体系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一)世界顶尖高校云集

国外的网络开放课程大多出自世界一流名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院校,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世界所公认,所以受到全世界广大学习爱好者的追捧。

(二)具有完备的教学链

资源平台、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了Coursera完整的教学链。首先,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Coursera平台会课程信息,如课程的开课时间、开课周期、教师的个人信息等。其次,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每周定时将课程视频到资源平台上并布置有相关的作业,必要时会在网上组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平台上的课程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按自己的时间节点选择合适的时间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并参与问题的讨论。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电子修课证书。这种授课模式不仅再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利用了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为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

(三)视频设计合理

Coursera课程视频设计独特的地方是将学习内容化整为零。首先,视频内容是以短小的模块化方式呈现。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微积分基础”为例,它将一堂课中的知识点分割成7―9个相关主题,并制作成视频短片,时间一般在10至20分钟,既方便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利用零碎时间观看。

另外,视频的场景更加丰富。教师的办公室,悠闲的咖啡馆,甚至是公园的草地都可能成为课堂。在这样的环境场景中学习,学生会感觉更加轻松、自然,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四)互动机制独具特色

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精品课程大多都是将讲课的内容事先全部录制好,然后到网上,学生只能独自学习,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虽然网站上设置有留言板块,但其作用非常有限。

Coursera 的特色就是互动。它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进度自主学习,每周完成七到九个学习模块,而总共需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小时。在学习中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选择去讨论区参考别人的想法,也可以直接提问,等待教师或同学的帮助。教师会对常见问题录制视频进行解答。

(五)技术支撑平台强大

目前,国外几大开放网络课程的系统大多是由伯克利、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团队开发,并在传统的在线资源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智能系统的成分[6]。如在Coursera资源的建设上,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和编辑交互式的视频短片、借助智能化的作业系统以及网上讨论系统等来建设教学资源。另外,Coursera还提供同伴互学(问答系统)、同伴互评等软件功能用以支持大量学生在此平台上进行学习。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也是Coursera平台的一大技术特色,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启示

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大高校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这个网络教育平台,但其收效却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与国外著名的网络开放课程进行比较,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加强宣传,提高国际影响力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如果学生本身对精品课程缺乏了解,那么其参与度和认同感自然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宣传力度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应用的推广。只有使学生了解精品课程,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价值,最终达到让学习者受益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国的精品课程虽然汇聚了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各位名师名家的大量心血,但由于国内高校的办学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力势必会受到限制。加强各高校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院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疑会对我国的精品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宣传。

(二)增加教学视频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我国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大多还只是再现传统课堂教学场景,一段视频的时间一般在40到50分钟。这类视频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会认为仅仅是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互联网上,只是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什么新意和互动,从而缺乏兴趣。而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由于自身时间的限制,可能很难坚持花费较长时间去观看视频录像,所以起不到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借鉴Coursera的授课模式,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为前提,在制作课程视频时,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交互功能和超链接特性,搭建网上论坛,使学生在自学课程的同时,实现互帮互学,营造出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三)提高技术支持,加强后期维护

由于Coursera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使得课程变得非常容易。而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却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持。我国的精品课程大多是院校独立开发制作的单门课程,由学校统一搭建或购买。课程平台形式多样,功能各异,技术标准难以统一。从访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可以看到,许多课程建设一旦评上国家精品课程后就“戛然而止”,中断后期的更新与维护,甚至课程网站出现无法连通的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从制作到后期的维护更新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我们应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解决从前期的课程开发到后期的网站维护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并由专职人员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正常,及时更新和正常运转。

(四)注重国际接轨

国外的MOOC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传播得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并消除了语言障碍。Coursera的合作伙伴已经包括了全球10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课程包括英语、法语、汉语、俄语、西班牙语等12种语言,大多数视频都会配上英文字幕。

我国的精品课建设也应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加强与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的合作,对课程进行翻译,实现语言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走得更远。

在国家“十二五”期间,作为推动教育开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已经成为国内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近两年的发展历程中,视频公开课从学科的履盖度到选题的细化度都在逐步提升, 呈现出广度深度并重的良好趋势,带动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习者自发、主动的学习兴趣。但是其建设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国外网络开放课程的成功经验,吸取优点,改善不足,发挥所长,真正提高我国国家精品课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MITOPENCOURSEWARE[EB/OL].http://ocw.mit.edu/about/our-history/.[2014-07-04].

[2]《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编译.美国莱斯大学与Coursera合作开办免费网络课程[J].世界教育信息,2012,(305).

[3]彭德倩,徐瑞哲.复旦上海交大签约“MOOC”平台Coursera[N].解放日报,2013-07-09.

[4]易蓉.上海交大加入全球“慕课”平台[N].新民晚报,2013-10-24.

[5]Coursera[EB/OL].https:///.2014-07-01.

[6]胡树祥,石鹏建,郑家茂等.美、日开放教育资源考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

上一篇:团队学习视角下电子政务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下一篇:农业院校水利类专业系统工程基础教学实践探索